张纮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

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扬,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

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

诗句

  •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
  • 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扬,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
  • 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

译文

张纮(字子纲)是广陵人。年轻时游学京都,返回故乡后被举荐为茂才,但都拒绝了。他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江东。
孙策开始建立事业时,张纮投靠了他。孙策表奏张纮为正议校尉,并跟随他去讨伐丹杨地区。孙策亲自到军队中巡视前线,张纮劝阻道:“作为主帅的人是谋略的源泉,也是全军的命运所在,不应该轻举妄动。面对敌人时,我们不应轻视他们,希望手下能够慎重对待这一使命,回报国家的期望,不要使国内的人民感到恐慌和担忧。”
建安四年,孙权派遣张纮带着国书前往许昌,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人都很亲近张纮。曹操闻听孙策去世的消息后,想要利用这个机会进攻吴国。张纮劝谏说这是趁人之危。这不符合古代的正义原则,如果这次攻击失败的话,就会成为敌对关系并放弃友好的关系,所以不如借此机会加强与吴国的交往。
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随即上表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曹操打算让张纮辅助孙权内附,于是派张纮做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跟随他征讨合肥。孙权率领轻装骑兵准备突袭敌军时,张纮劝阻道:“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兵器是凶恶的武器。现在我们依靠强大的气势,对那些凶猛的敌人轻视不顾。这样会让全军的士兵感到恐惧不安。尽管我们能斩杀敌人的将领和夺取敌人的旗帜,但是我们的威名震慑敌人,这只能算是偏将的职责,而不是主帅的职责。希望抑制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精神,怀着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雄图大志。”孙权接受了张纮的建议而停止了前进。

注释

  • 张纮: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和谋士,字子纲。
  • 广陵:地名,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
  • 茂才:指的是汉朝的一种官位名称,授予地方官员中的优秀人才。
  • 公府:指东汉的太傅和太尉府。
  • 正议校尉:官职名,掌管议论政见。
  • 丹杨:今江苏省南京附近一带。
  • 许宫:指许昌城,当时魏国的都城。
  • 侍御史:官职名,掌管监察事务。
  • 会稽太守: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等地的行政长官。
  • 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 孟贲夏育:都是古代传说中有名的勇士。
  • 霸王计:形容策略高明、胆略过人、善于用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