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还,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于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祟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近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
【诗句】:
夫君贵于时动,乃后为威。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
【译文】:
君主应该贵于行动,然后成为权威。现在您手下面临困境,有扶持危机的能力,应该暂且隐藏您的军队,休息您的士兵,广泛地开展播种繁殖,任用贤能之人,致力于施行宽大的恩惠,顺应天意以进行征伐,这样不用努力就能安定下来。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孙权对臣下的劝谏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孙权对于君主应该具备的特质的看法,他认为君主应该重视行动而不仅仅是等待时机的到来。他提到,面对困境时,君主应该有能力扶持和解决危机,而不是被动等待。同时,他也强调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君主应该任用贤能之人,实行宽大的恩惠政策,顺应天意行事。这种思想体现了孙权的治国理念,即通过行动和正确的决策来巩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谦虚和自我反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