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曹操乘汉相的资本,挟天子而扫群雄,新平定荆州,威震东夏,当时议论的人没有不怀疑和动摇的。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超出众人之上,确实是奇才啊。吕蒙勇敢而有谋略,善于决断,善于识破军机,欺骗郝普,擒获关羽,最其巧妙之处。初时虽然轻率果敢妄杀敌,但终于能克己,有国君之量,难道仅仅是武将吗!孙权的评价,优劣相当合理,所以记载下来。

评:曹公利用汉丞相的资本,挟持天子而扫除群雄,新平定荆州,威震东夏,当时议论的人没有不怀疑和动摇的。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超出众人之上,确实是奇才啊。吕蒙勇敢而有谋略,善于决断,善于识破军机,欺骗郝普,擒获关羽,最其巧妙之处。初时虽然轻率果敢妄杀敌,但终于能克己,有国君之量,难道仅仅是武将吗!孙权的评价,优劣相当合理,所以记载下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为《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一段文字,是作者对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评论。

  1. 翻译诗句。
    (1)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在当时议论的人都不相信他。
    (2)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周瑜和鲁肃建立独立决断的能力在人之上。
    (3)实奇才也:实在是杰出的人才啊。
    (4)吕蒙勇而有谋:吕蒙勇敢而且有谋略。
    (5)最其妙者:最为精妙的地方。
    (6)克己,有国士之量:克制自己,有国士的度量。
    (7)岂徒武将而已乎:难道仅仅是武将吗?
  2. 注释。
    (1)评:评论。
    (2)曹公:指曹操。
    (3)乘:利用,凭借。汉相:汉代丞相的封爵。
    (4)挟天子:挟持天子。天子:皇帝。
    (5)荡荆城:平定荆州。
    (6)仗威:依靠威力。
    (7)东夏:指江东。
    (8)时议:当权者的看法。
    (9)建:建立,树立。
    (10)独断:独自决断。
    (11)出人表:高出一般人之上。
    (12)奇才:杰出的才能。
    (13)勇而有谋:勇猛而且有谋略。
    (14)识军机:理解军中形势。
    (15)谲:用欺诈手段迷惑他人。
    (16)禽:俘虏。
    (17)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18)国士:国家的重臣。
    (19)优劣允当:优点与缺点都很恰当。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评论,其中对周瑜评价最为详细。
    第一句写当时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人们对此无不疑虑,不知所措。这里通过“莫不疑贰”一词表现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和不安情绪。
    第二句说周瑜、鲁肃建立了独立的决断能力,这是在人之上的杰出才能。这里的“建”,就是建立的意思,突出两人的非凡才能。
    第三句说吕蒙勇敢而且有谋略,善于决断,善于识破军机,欺骗郝普,擒获关羽,最为其巧妙之处。这句话中既表现了吕蒙勇武过人,又表现出他的智谋超群,还表现了他的灵活机动。
    第四句说当初虽然轻率果敢妄杀敌,但终于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有国君的度量,这难道仅仅只是武将吗!这里表现了吕蒙的成长,从一开始的莽撞到最后的克制,从一开始的妄杀到最后克制自己的野心。
    第五句说孙权对三人的评价非常恰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恰当。这句话表明孙权的眼光十分准确,他能够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句说周瑜和鲁肃建立独立决断的能力在人之上,实在是杰出的人才啊。这句话强调了他们的卓越才能,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更在政治斗争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第七句说吕蒙勇敢而且有谋略,善于决断,善于识破军机,欺骗郝普,擒获关羽,最其巧妙之处。这句话表现了吕蒙的军事才能和战术眼光,同时也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精明和果断。
    第八句说当初虽然轻率果敢妄杀敌,但终于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有国君的度量,这难道仅仅是武将吗!这句话表现了吕蒙的成长,从一开始的莽撞到最后的克制,从一开始的妄杀到最后克制自己的野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