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以下是《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的逐句译文及赏析: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
诗句翻译:
-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后来关羽攻打樊城,他留下部分兵力防备公安和南郡。
- “蒙上疏曰”:吕蒙上书说。
- “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关羽攻打樊城时,留下大量兵力防备公安和南郡,必定是担心吕蒙会在后面行动。
- “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吕蒙常常生病,请求分配士兵回到建业治疗疾病。
- “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关羽听说之后,必定会撤回防备公安和南郡的军队,全部奔赴襄阳。
- “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军队渡过长江,日夜兼程地进攻,趁着敌人空虚的时机。
- “则南郡可下”,如果这样,就可以占领南郡。
- “而羽可擒也”:那么关羽可以被擒获。
- “遂称病笃”:于是声称病情恶化。
- “权乃露檄召蒙还”:孙权于是公开发布檄文召回吕蒙。
- “阴与图计”:暗中与孙权商量计策。
-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关羽果然相信了,逐渐调集军队赶赴樊城。
-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魏国派于禁援救樊城,关羽完全抓获了于禁等人,拥有数万人马,声称缺乏粮食,擅自夺取了湘关的粮食。
- “权闻之,遂行”:孙权听说后,决定亲自出征。
注释与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吕蒙在孙权征召回建业治疗疾病期间,趁关羽不备偷袭荆州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吕蒙利用关羽的信任和松懈,巧妙地调动军队,最终迫使关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功占领了荆州。这一策略体现了吕蒙的智谋和对形势的准确判断。诗中的语句简洁明了,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对话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诗中也展示了吕蒙的胆识和谋略,以及他与其他将领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处理。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吕蒙这位英勇将领的赞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