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

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同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迁先登校尉,授兵二千,骑五十匹。从征刘勋,破黄祖,还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宜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徙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真攻南郡,当保东南。在外为帅,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望督司,奉遵法令,权善之。黄武二年,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会病卒,子综袭侯领兵。

诗句: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译文:《三国志》中的记载显示,在吴国书的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中,两位掾吏因为某种原因而向太守叩头谢罪。这表明了官员之间对上级的尊敬和谦卑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

关键词解释:

  1. 两掾辞屈:两指的是两人,掾指的是古代的官员或幕僚,辞屈是指道歉或认错。整个句子描述了两人因为某种原因向太守道歉的情景。
  2. 皆叩头谢罪:皆表示两者都做了相同的动作,叩头表示低头下拜,谢罪则意味着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这句话强调了两人对太守的敬畏之情。
  3. 盖曰:这里的“盖”是一个人的名字,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解释。
  4. 前已相敕:意思是之前有明确的命令或指示,说明太守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规定或警告。
  5. 终不以鞭杖相加:表明太守不会用鞭子或棍子对待下属,而是采取更温和、文明的处理方式。
  6. 非相欺也:表示这不是欺骗行为,而是真诚地执行之前的约定或命令。
  7. 郡兵才五百人:说明太守管理的地方兵力不多,但能够有效地维持秩序和安全。
  8. 自以不敌:表示太守认为自己的兵力不如对方,因此选择打开城门让敌人进入,以便更好地进行战斗。
  9. 于是击之:指太守决定利用敌人进入的机会发起攻击。
  10. 斩首数百:形容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斩首数量很多,说明战斗激烈。
  11. 余皆奔走:其余的敌军都被打败逃跑了,说明这次战斗非常顺利。
  12. 尽归邑落:所有逃散的敌人都回到了他们的领地,表明战斗之后恢复了和平。
  13. 诛讨魁帅:指逮捕并杀死了那些带头反抗的人或领袖。
  14. 附从者赦之:那些跟随反叛者一起反抗的人也被赦免,说明太守愿意宽恕并重新团结人心。
  15. 自春讫夏: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夏天,这个时间跨度很长,暗示了整个事件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
  16. 寇乱尽平:指叛乱完全被平定,没有再发生任何动乱。
  17. 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指的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部落首领和地方长官,他们接受了太守的统治和管理。
  18. 皆改操易节:他们都改变了原来的志向和行为,表示他们开始遵守新的规范和法律。
  19. 奉礼请见:表示他们开始向太守致敬,表达敬意和服从。
  20. 郡境遂清:表示整个郡的治安恢复了正常,没有了犯罪和骚乱。
  21.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后来长沙益阳县被山贼进攻,但太守成功地抵抗了敌人。
  22. 加偏将军:太守被授予偏将军的职位,这是一个较高的军事官职。
  23. 病卒于官:太守因病去世,这可能与他长期的努力和劳累有关。
  24. 赐子柄爵关内侯:他的孙子被封为侯爵,这是对他的尊重和认可。
  25. 韩当字义公:韩当是辽西令支县的人,他的字义公表明了他正直的性格。
  26. 乃以盖领太守:太守被任命为太守,这是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27. 时郡兵才五百人:当时的郡兵只有五百人,这说明他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28. 因开城门:他选择开启城门,这可能是一个战术上的考虑。
  29. 贼半入:敌人一半进入了城门,这可能是一个战略上的转折点。
  30. 乃击之:他决定攻击敌人,这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部队并消灭敌人。
  31. 斩首数百:战斗中斩首数百,这表明他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32. 余皆奔走:敌人都逃跑了,这可能是因为敌人的士气低落。
  33. 尽归邑落:所有逃散的敌人都回到了他们的领地,这可能是因为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恢复。
  34. 诛讨魁帅:他进行了讨伐,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行动能力。
  35. 附从者赦之:对于那些投降的人来说,他也给予了宽恕,这显示了他的宽容和仁慈。
  36. 自春讫夏: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夏天,这个时间跨度很长,暗示了整个事件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
  37. 寇乱尽平:叛乱完全被平定,没有再发生任何动乱。
  38. 宜都之役:在宜都的一次战役中,他参与了战斗,这次战斗可能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39. 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他与陆逊、朱然等将领共同攻击蜀军的部队,这是一场重要的战役。
  40. 大破之:这场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可能表明他的军队的实力和战斗力非常强大。
  41. 徙威烈将军:他被授予威烈将军的称号,这可能是对他军事成就的认可。
  42. 封都亭侯:他被封为都亭侯,这是一个高级别的荣誉称号,显示了他地位的提升和荣誉的增加。
  43. 曹真攻南郡:曹真将军攻打南郡,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可能是为了控制南方的重要地区。
  44. 保东南:他坚守东南方向,这可能是为了保护一个重要的地区或目标。
  45. 在外为帅:他在战场上担任领导者的角色,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46. 厉将士同心固守:他鼓励士兵团结一心,共同保卫国家的安全。
  47. 敬望督司,奉遵法令:他对上级官员表示尊敬和信任,并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48. 权善之:孙权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和支持,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能力和表现得到了认可。
  49. 石城侯:他被封为石城侯,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显示了他的地位和声望的提升。
  50. 迁昭武将军:他被提升为昭武将军,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和贡献得到了认可。
  51. 领冠军太守:他担任冠军太守,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或者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得到认可。
  52. 又加都督之号:他被额外授予了都督的头衔,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军队中的高级地位或者他在军事方面的影响力得到了认可。
  53. 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他带领了一万多名勇敢的士兵和解决麻烦的士兵,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军队规模庞大且战斗力强。
  54. 讨丹杨贼:他领导了对丹杨贼的讨伐行动,这可能是因为他所在的地区出现了叛乱或动乱情况。
  55. 破之:他成功地击败了这些盗贼或叛军,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得到了认可。
  56. 会病卒:不幸的是,他在战争中生病并去世了,这可能是因为他长时间的军事活动和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
  57. 赏析:整部作品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语言、行为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文中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方式,还生动刻画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决策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