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于钦。曹公出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节度。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

盛既服德,论者美焉。

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子壹封宣城候,领兵拒刘备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陈卒。壹无子,弟休领兵,后有罪失业。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权爱其为人,请以自给。策讨六县山贼,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

解析

诗句:

  1. 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于钦。
  • 注释: “初”表示开始;”屯”是指驻守或居住的地方;”尝”表示曾经;”豫章”指现在的江西省;”贼”是强盗或叛军的意思。这句话描述了周瑜(字公瑾)的起始情况和他的一些行为。
  1. 曹公出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节度。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
  • 注释: “曹公”指的是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濡须”为地点;”持诸军节度”是指管理军队;”盛”为孙权手下的官员;”畏”是担忧;”钦因事害己”表示担心周瑜因为某些事情对自己不利;”而钦每称其善”表示周瑜经常称赞这位官员的好。
  1. 盛既服德,论者美焉。
  • 注释: “盛”是指孙权手下的官员,这里指的是徐盛;”服德”意味着感激和尊敬;”论者”指评论此事的人;”美焉”表示赞美他。
  1. 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子壹封宣城候,领兵拒刘备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陈卒。壹无子,弟休领兵,后有罪失业。
  • 注释: “权讨关羽”指的是孙权对关羽的攻击;”督水军入沔”是指指挥水上军队进入沔水地区;”道病卒”表示途中生病而去世;”权素服举哀”表示孙权穿着丧服哀悼他;”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是指给予他的家庭两百户人口和二百顷土地作为遗产;”子壹封宣城候”是指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宣城侯;”领兵拒刘备有功”是指在抵抗刘备的过程中立下战功;”还赴南郡”是指返回到南郡地区;”与魏交战”是指在与魏国的战斗中;”临陈卒”是指在战斗前线去世。
  1.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
  • 注释: “周泰”是周泰字的名字;”幼平”是他的字;”九江下蔡人”是指他的出生地和籍贯;”孙策”是孙权的父亲,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随孙策为左右”是指跟随孙策做助手;”服事恭敬”表示尊敬他;”数战有功”是指他在战场上立下了功绩。

译文

  1. 开始时,周瑜在宣城屯驻,曾经讨伐过豫章的盗贼。芜湖县令徐盛收缴了驻守宣城的周瑜部下的官吏,并上表请求将该部吏员斩首,但孙权因为周瑜在远方,没有同意。徐盛因此对周瑜产生了嫉妒之心。

  2. 曹操出兵濡须,周瑜与他一起率领军队进行防守。徐盛常常担心周瑜因为某件事情而害自己,但他每次都称赞周瑜的优点。

  3. 徐盛已经心悦诚服于周瑜的品德和为人,评论的人对此大加赞扬。

  4. 孙权讨伐关羽,周瑜指挥着水上军队深入沔水地区。在回程的路上,他在途中去世。孙权穿着丧服为他举行哀悼仪式,并以芜湖县两百户百姓、两百顷田地作为遗赠给他的家庭。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宣城侯,并曾率军抗击刘备立下战功,后来返回南郡地区,与魏军交战,在前线阵亡。他的另一个弟弟徐休也带领军队,后来因犯罪被解除职务。

  5. 周泰字幼平,是九江下蔡人。他跟随孙策担任助手,非常尊敬和恭谨,在多次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周瑜和徐盛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事件中的贡献与牺牲。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周瑜的忠诚与勇气,徐盛的谦逊与尊重,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支持。同时, 诗中还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士兵的无畏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