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元年,帅师侵魏,未及淮,闻孙峻死,以从弟綝自代,据大怒,引军还,欲废綝.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虑以都下兵逆据于江都。

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汤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稍迁裨将军,封新城亭候。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

诗句:“太平元年,帅师侵魏,未及淮,闻孙峻死,以从弟綝自代,据大怒,引军还,欲废綝. ”

翻译:“太平元年,孙权率领军队进攻魏国,没有到达淮河就听说孙峻死了,用堂兄孙綝代替了他。孙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带领军队返回。”

注释:“太平元年”,这是孙权在位的年份,“帅师侵魏”,指的是孙权率军进攻魏国的动作;“未及淮”,指他们没有达到淮河地区;“闻孙峻死”,是指他们得知了孙峻去世的消息;“以从弟綝自代”,是指孙权让堂兄孙綝接替了他的位置。 “据大怒”,这里的“据”指的是孙峻。孙峻对孙权的决定感到愤怒,“引军还”,表示他带着军队返回了。 “欲废綝”,是说要废除孙綝的地位。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孙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孙峻的处理和对孙綝的态度。诗中的“怒”字表达了人物情绪的激烈和不满,显示了孙权对于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坚决态度。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孙权的政治手腕和他对权力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