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闻之,召民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长曰:“君慕承宫,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君邪?”牧曰:“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山阴,长自往止之,为释系民。民惭惧,率妻子舂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牧闭门不受。民输置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发名。

赤乌五年,从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还为丞相长史,转司直,迁中书令。会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出牧为监军使者,讨平之。贼帅黄乱、常俱筹出其部伍,以充兵役。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溪夷与蜀接界。时论惧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牧曰:“不然。外境内侵,诳诱人民,当及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贵速之势也。”敕外趣严,掾史沮仪者便行军法。抚夷将军尚说牧曰:“昔潘太常督兵五万,然后以讨五溪夷耳。是时刘氏连和,诸夷率化,今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据迁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见其利也。”牧曰:“非常之事,何得循旧?”即率所领,晨夜进道,缘山险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凡于余级,纯等散,五溪平。迁公安督、扬武将军,封都乡侯,徙濡须督。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官。家无余财,士民思之。子袆嗣,代领兵。

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

诗句与译文对照

  • 诗句1:县长闻之,召民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
  • 译文:县长得知此事后,将民众逮捕入狱,准备依法处置。牧请求宽贷。
  • 诗句2: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
  • 译文:这是郡内的事情,因为您的缘故,他暂时居住于此。现在用少量稻米杀害这位民众,您还有什么理由留下呢?
  • 诗句3:赤乌五年,从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还为丞相长史,转司直,迁中书令。
  • 译文:赤乌五年,从郎中升任太子辅义都尉,后转任南海太守。回京后担任丞相长史,又转任司直,最后迁至中书令。
  • 诗句4:蜀并于魏,武陵五溪夷与蜀接界。时论惧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
  • 译文:蜀国并入魏国后,武陵五溪夷与蜀接壤。当时有人担忧叛乱,于是任命牧为平魏将军,兼任武陵太守,前往该地区。
  • 诗句5: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
  • 译文:郭纯初任武陵太守时,率领涪陵的百姓进入蜀地迁陵界,在赤沙屯兵,引诱并招降各部落首领,有些人响应郭纯。同时进攻酉阳县,使得整个郡内震惊害怕。
  • 诗句6: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
  • 译文:牧问朝廷官员们:“西蜀已经崩溃,边境受到侵犯,我们应该如何抵御?”所有人都回答说:“目前两个县地势险要,各部落正在抗拒中央军。不能因为军队的惊扰而使各部落集结起来。应该逐渐安定他们,可以派遣有恩德和信誉的官员去宣扬朝廷的旨意,安抚他们。”

赏析

贺齐作为吴国的名将,其一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他的早年经历看,贺齐从一个普通的郡吏开始,逐步成长为一位有能力治理复杂局势的领导者。他的治理风格显示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民心的尊重,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贺齐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他还擅长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外交问题。在面对蜀国的入侵时,贺齐能够冷静应对,通过智慧和策略成功地稳定了局势。他的政策和决策反映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未来战略的深刻理解。贺齐的这些做法不仅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也为他赢得了历史上的高度赞誉。

贺齐的生平和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点,那就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一个领导者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贺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