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强,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以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

“臣暗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

《三国志 · 吴书 · 潘浚陆凯传》中的诗句:

  1.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听说好与坏的命运都由上天决定,就像影子的存在依赖于形体一样,声音的存在依赖于振动。当形体移动时,影子也会移动,当形体停止时,影子也会停止。

  2. “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
    注释:“这里的分和数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并不取决于口头上的决定。”

  3. “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
    注释:过去秦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只是因为它的赏赐过于轻薄而惩罚过于沉重,政治和法律混乱,人民的力量被奢侈耗尽,眼睛因美色而眩晕,意志被财富迷惑。

  4. “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
    注释:邪恶的大臣占据高位,贤明的智者被隐藏起来,百姓勤劳却感到疲惫,整个天下都在受苦。

  5. “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
    注释:因此最终出现了覆巢破卵的忧虑。

  6. “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
    注释:汉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亲自践行诚信,听取进谏采纳贤能,对普通百姓给予恩惠,亲自去拜访山间隐士,广泛地考察和思考,以此来制定自己的策略。

  7. “此往事之明证也。”
    注释:这是过去历史的明证。

  8. “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
    注释:近来汉朝衰落末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失去了纲纪,晋朝也有自己的统治政策。

  9. “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强,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以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
    注释:另外,益州地处危险地带,拥有众多精良的部队,选择闭门自守,可以保障千秋万代的安全,然而刘氏由于夺取失误,赏罚不明,君主沉溺于奢侈,百姓因为不急需而耗尽了力量,这成为了晋国进攻的理由,君臣都被俘虏,这是当前显而易见的实证。

  10. “臣暗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
    注释:臣下我对于国家的治理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字水平不足以表达正义的意义,智慧浅薄,已经没有其他期望了。我私下地向陛下陈述我所听到和所看到的,百姓承受的烦琐苛捐杂税,政治和法律的错误混乱,希望陛下能够放弃这些繁重的工作,削减各种不必要的劳役,尽量宽松一些,忽略那些过分严苛的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