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此无益于政,有损于事者也。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米有畜积,货财有余。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宫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愿陛下料出赋嫁,给与无妻者。如此,上应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
“臣闻殷汤取士于商贾,齐桓取士于车辕,周武取士于负新,大汉取士于奴仆。明王圣主取士以贤,不拘卑贱。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颜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臣伏见当今内宠之臣,位非其人,任非其量,不能辅国匡时,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愿陛下简文将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将,藩镇方外,公卿尚书,务修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尽其忠,拾贵万一。则康哉之歌作,刑错之理清。愿陛下留神思臣愚言。”
诗句翻译:
臣听说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这些无益于政务,有损于事情。自先帝时期,后宫列女,以及各种织络,数量不足百位,粮食有畜积,财物有余。先帝去世后,刘禅、刘景在位,改变奢侈,不蹈先例。听说织络及各徒坐罪,竟然有数千人,计算他们所占长,不足以为国财。然而坐食宫廪,岁岁相承,这对他们无益。愿陛下考虑出赋嫁女,给予无妻的人。这样,上应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
译文:
臣听说五音让人的听觉变得迟钝,五色让人的视力变得模糊,这些对政务有害,对社会有损。自先帝时期以来,后宫中的妃嫔和女官,还有那些织造的工人们,加起来不超过百人。粮食有积蓄,财物有余。先帝去世后,刘禅和刘景在位,改变了奢侈的习惯,没有再蹈覆辙。听说织造工人们的罪名,竟然有几千名。这些人所占的时间很长,不足以为国家提供财富。然而,他们却坐着享用国库的供给,年复一年地这样做,这对国家并没有好处。希望陛下考虑削减赋税给百姓,让那些没有妻子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样的话,可以顺应上天的意愿,也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如果天下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将是非常幸福的。
注释:
- “臣闻”:引述他人的话,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观点。
- “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和五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对人体有害的。
- “此无益于政,有损于事者也”:说明过度的奢华和奢侈行为会对政治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 “内宠之臣”:指受到后宫宠爱的大臣。
- “明王圣主取士以贤”:古代明君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品德才能。
- “不能辅国匡时”:无法帮助国家纠正时弊。
- “群党相扶”:形容结党营私、互相包庇。
- “害忠隐贤”:损害忠诚的人,隐藏贤才。
- “留神思臣愚言”:请陛下认真考虑我愚昧的建议。
赏析:
潘浚和陆凯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君主治国的两个基本原则:“五音令人耳不聪”,强调了节俭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五色令人目不明”,则是指出奢华对国家的危害。文章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政策差异,表达了对于节俭治国的推崇。同时,潘浚和陆凯也批评了当时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呼吁皇帝采取措施整顿吏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整体来看,这篇文章旨在提醒皇帝要珍惜民力,避免浪费,并重视贤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