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不遵选帝一也;臣闻有国以贤为本,夏杀龙逢,殷获伊挚。斯前世之明效,今日之师表也。中常侍王蕃黄中通理,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咸以吴国夫差复存,先帝亲贤,陛下反之,是陛下不遵先帝二也;臣闻宰相国之柱也,不可不强,是故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而万彧琐才凡庸之质,昔从家隶,超步紫闼,于彧已丰,于器已溢,而陛下爱其细介,不访大趣,荣以尊辅,越尚旧臣。贤良愤惋,智士赫咤,是不遵先帝三也;先帝爱民过于婴孩,民无妻者以妾妻之,见单衣者以帛给之,枯骨不收而取埋之。而陛下反之,是不理先帝四也;昔桀、纣灭由妖妇,幽、厉乱在嬖妾,先帝鉴之,以为身戒。故左右不置淫邪之色,后房无旷积之女。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于中。风雨逆度,正由此起,是不遵帝先五也;先帝忧劳万机,犹惧有失。陛下临阼以来,游戏后宫,眩惑妇女,乃令庶事多旷,下吏容奸,是不遵先帝六也;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宫无高台,物不雕饰,故国富民充,奸盗不作。而陛下征调州郡,竭民财力,士被玄黄,宫有朱紫,是不遵先帝七也;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情肃。今者外非其任,内非其人,陈声、曹辅,斗筲小吏,先帝之所弃,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八也。
”`
诗句
此不遵选帝一也;臣闻有国以贤为本,夏杀龙逢,殷获伊挚。斯前世之明效,今日之师表也。中常侍王蕃黄中通理,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咸以吴国夫差复存,先帝亲贤,陛下反之,是陛下不遵先帝二也;臣闻宰相国之柱也,不可不强,是故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而万彧琐才凡庸之质,昔从家隶,超步紫闼,于彧已丰,于器已溢,而陛下爱其细介,不访大趣,荣以尊辅,越尚旧臣。贤良愤惋,智士赫咤,是不遵先帝三也;先帝爱民过于婴孩,民无妻者以妾妻之,见单衣者以帛给之,枯骨不收而取埋之。而陛下反之,是不理先帝四也;昔桀、纣灭由妖妇,幽、厉乱在嬖妾,先帝鉴之,以为身戒。故左右不置淫邪之色,后房无旷积之女。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于中。风雨逆度,正由此起,是不遵帝先五也;先帝忧劳万机,犹惧有失。陛下临阼以来,游戏后宫,眩惑妇女,乃令庶事多旷,下吏容奸,是不遵先帝六也;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宫无高台,物不雕饰,故国富民充,奸盗不作。而陛下征调州郡,竭民财力,士被玄黄,宫有朱紫,是不遵先帝七也;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情肃。今者外非其任,内非其人,陈声、曹辅,斗筲小吏,先帝之所弃,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八也。
《三国志·吴书·潘浚陆凯传》逐句翻译与注释
译文
- 此不遵选帝一也
- 含义:这并非遵从选择的皇帝。
- 背景:陈寿在评论中指出,潘浚和陆凯并不是因为个人才能而被提拔或重用,而是因为他们忠诚于刘表和刘备。他们的行为符合对国家忠诚的要求。
- 评价:这表明陈寿认为潘浚和陆凯虽然不是通过常规途径被提拔,但他们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 臣闻有国以贤为本
- 含义:我听说一个国家应以贤能为基础。
- 背景:陈寿在此处强调了选拔官员应重视品德和能力,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
- 评价:陈寿在这里强调了贤能作为治国基础的重要性,暗示潘浚和陆凯因其德行而受到重用。
- 夏杀龙逢,殷获伊挚
- 含义:夏朝杀了龙逄,商朝得到了伊尹。
- 背景:陈寿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来说明古代君主重视贤能人才,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
- 评价:陈寿通过这些古代事例来表明他对于忠诚贤良之士的重视和推崇。
- 斯前世之明效
- 含义:这些都是过去明智的选择。
- 背景:陈寿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他的主张是基于历史经验的选择,而非盲目追随。
- 评价:这表明陈寿的观点是有依据的,他相信历史的教训能够指导未来的行为。
- 今日之师表也
- 含义:今天它是我们的导师。
- 背景:陈寿在此强调潘浚和陆凯的行为为其他官员提供了榜样,他们的行为可以作为指导原则。
- 评价:陈寿认为这是他们的功绩,也是他们行为的积极影响。
- 中常侍王蕃黄中通理
- 含义:中常侍王蕃通达事理,处朝忠謇。
- 背景:陈寿在这里描述了王蕃的政治品格和能力,表明他是一个有能力、有道德的官员。
- 评价:陈寿在这里赞扬了王蕃的品格和政治能力。
- 是社稷之重镇
- 含义:他是国家的支柱。
- 背景:陈寿强调王蕃的重要性,认为他是国家的支柱,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 评价:陈寿认为王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用不可替代。
- 大吴之龙逢也
- 含义:他是大吴国的龙逢。
- 背景:陈寿在这里将王蕃比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龙逢是商纣王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杀死。
- 评价:陈寿通过这个比喻来强调王蕃的正直和勇气。
- 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
- 含义:然而陛下对他直言不讳的言辞感到愤怒,厌恶他坦率的表达方式。
- 背景:陈寿在这里批评了皇帝对王蕃直率言论的态度,可能反映了皇帝对王蕃性格的不满。
- 评价:这表明皇帝对王蕃的行为持有负面看法,可能是因为他的言论触犯了皇帝的利益或尊严。
- 枭之殿堂,尸其骸暴弃
- 含义:他被斩首后尸体在殿堂示众。
- 背景:陈寿描述了王蕃被斩后的悲惨情景,强调了他的死是极端残忍的。
- 评价:这展示了皇帝对待王蕃极端的残酷手段,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无情。
- 邦内伤心,有识悲叹
- 含义:全国都为他感到伤心,有识之士为此感到悲伤。
- 背景:陈寿在这里描绘了整个社会对王蕃去世的反应,表达了人民的同情和哀悼。
- 评价:这表明王蕃的死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悲痛,凸显了他生前的声望和影响力。
- 咸以吴夫复存,先主亲存,反是不遵先帝
- 含义:人们都认为吴国得以复兴,先主刘备亲自治理,反而没有遵循先帝的命令。
- 背景:陈寿在这里提到了吴国的复兴和刘备的亲政,暗示当时的政策没有遵循先帝的原则。
- 评价:这表明陈寿认为当时的政策未能继承先帝的理想和方针,与先帝的意图相悖。
赏析
本文是《三国志》中潘浚陆凯传的一部分,通过对潘浚和陆凯生平事迹及其死后朝廷态度的评价,反映了陈寿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政治理想的坚守。通过对比先帝的政策与当朝实际行动,陈寿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即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应当如何行事,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这种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