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精莫敢进。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徒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无穷匮。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
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这首诗是《三国志 · 吴书 · 潘浚陆凯传》中的一段,描绘了潘浚和陆凯对孙权的劝谏。潘浚和陆凯认为孙权应该关心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快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皑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精莫敢进。
- “皑性不好人视己”:指潘浚不喜欢别人看他(孙权)。
- “郡臣侍见,精莫敢进”:指郡里的官员来拜见孙权,但没有人敢进去。
- 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虞,不知所赴。”
- “凯说皓曰”:指陆凯劝说孙权(皓)。
- “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虞,不知所赴”:指君臣之间没有不认识的道理,但如果有什么意外,那就不知道会如何了。
- 皓听凯自视。
- “皓听凯自视”:指孙权听了陆凯的话之后,开始审视自己。
- 皓时徒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无穷匮。
- “皓时徒都武昌”:指孙权当时只住在武昌。
- “扬土百姓溯流供给”,指荆州百姓渡江供应给孙权的军队。
- “以为患苦”,指这些供应让百姓感到困扰和痛苦。
- “又政事多谬,黎无穷匮”:指孙权的政事有很多错误,百姓生活穷困。
- 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 “凯上疏曰”:指陆凯上书。
- “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指有道德的君王喜欢让天下人快乐。
- “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指无道德的君王只让自己快乐。
- 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 “乐民者,其乐弥长”:指让百姓快乐的人会长寿。
- “乐身者,不久而亡”:指只顾自己的人会很快灭亡。
- 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
- “夫民者,国之根也”,指百姓是国家的基础。
- “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指应该重视百姓的生活和生命。
- “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指如果百姓安定,君主就会安定;如果百姓快乐,君主就会快乐。
- 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
- “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指没有灾难而百姓的生命结束,没有作为而导致国库空虚。
- “辜无罪,赏无功”:指有罪无罪不分,奖励无功之人。
- “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指君主的错误行为导致天降灾祸。
- 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
- “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因民以求饶”:指很多大臣为了讨好君主而得到好处。
- “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指引导君主走向不正当的道路,败坏政治风俗。
- “臣窃为痛心”,指陆凯对此感到非常痛心。
- 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 “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指现在与邻国友好,边境平安无事。
- “当务息役养士”,指应该停止战争,培养士兵。
- “实其廪库”:指储备粮食和其他物资。
- “以待天时”:指等待时机。
- “而更倾动天心”:指反而引起天地间的反感(天意不顺)。
- “骚扰万姓”:指扰乱百姓的生活。
- “使民不安”,指让百姓感到不安。
- “大小呼嗟”:指老百姓的抱怨声。
- “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指这不是保护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孙权的劝谏,表达了他对君主应该关心百姓生活和国家命运的观点。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的安危和幸福,而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大臣的不良行为,认为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