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除西安令,还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奕。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其辞曰:“盖闻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设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立也,故逸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累积殊异之迹,劳身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堕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

韦曜,字弘嗣,是吴郡云阳人。年少时喜欢学习,能撰写文章。他曾担任丞相掾,后来被任命为西安令,之后又担任尚书郎,再升至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也在东宫,他对博奕情有独钟。太子和他讨论后觉得博奕无益,便让韦曜来论述这个问题。韦曜的文辞如下:“我听说君子耻于当年没有建功立业,痛恨自己不能建立名声,所以说‘学习就像追赶不上一样,甚至害怕失去它’。因此古时的志士们哀叹自己的年纪增长而无法达到目标,担心自己的名望不被世人所认可,所以他们勤奋努力,日夜不停,不敢放松休息。他们用岁月来衡量自己的努力,用日力来计算自己的劳累,就像宁越那样勤奋,董生那样坚定,逐渐浸润在德义的深渊之中,安身于道艺的领域之内。即使是西伯那样的圣人,姬公那样的才子,仍然要承受日昃待旦的劳苦,所以能够使周朝兴盛,名垂千古。何况我们这些臣子百姓呢?难道还能停止吗?纵观古今的功名之士,都曾有过积累殊异的行为,他们辛勤劳累,思考不断,平时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即使穷困也不会改变初衷,因此像卜式立志于耕牧、黄霸在狱中受道一样,最终都能获得荣显之福,成就不朽之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历史人物的例子,强调了勤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重要性。韦曜以古人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短暂的快乐而忽视了长远的目标和努力。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