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存玄哉,冲风一何敞。
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
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
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
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
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
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
【注释】
遐想:遐远的想象。存玄哉:存念于玄妙之理。冲风一何敞:乘着疾风,多么畅快。品物缉荣熙:品察万物,使它们繁荣昌盛。生途连惚恍:生死之路,多么迷惘。既丧大澄真:已经丧失最纯净的道心。
物诱则智荡:外物诱惑,则智慧被蒙蔽。昔闻庖丁子:曾听说庖丁解牛的故事。挥戈在神往:挥舞着手中的刀,驰骋于神往的境界。嗣冲音:继承冲和之气。摄生犹指掌:掌握养生之道,就像手掌握着一样容易。乘彼来物间:乘坐着那飘动的云气。投此默照朗:把目光投向这明亮的境界。迈度推卷舒:舒展胸怀,放旷无阻。忘怀附罔象:忘记了世俗的纷忧,与天地万物混为一体。交乐盈胸襟:交游的快乐充盈心胸。神会流俯仰:精神会意,俯仰自得。大同罗万殊:大道包容万殊,如宇宙之广大。蔚若充甸网:像天空布满了星斗。寄旅海沤乡:寄居在海上的小洲上。委化同天壤:委顺自然,与天地同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大德的颂扬和赞美。全诗以“遐想”为引,以“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为纲领,以“迈度推卷舒”,以“神会流俯仰”收尾,层次井然。
开头两句“遐想存玄哉,冲风一何敞。”表达了诗人对于道的追求,以及在冲风吹拂下,心灵所达到的畅快境界。这里,诗人通过“遐想存玄哉”,表现了追求道的精神;而“冲风一何敞”则形象地描绘了心灵自由、畅快的状态。
诗人通过对“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这里的“生途连惚恍”,既是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也是对世界万物的复杂性的揭示。
诗人并未因此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相反,他用“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道的追求和坚持。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方式,强调了道与物的区别,以及道的重要地位。
随后,诗人又以“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的典故,表达了他对道的理解——即道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存在。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庖丁解牛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道的理解和领悟。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之道的看法。他认为,只有遵循冲和之气,才能真正掌握养生之道。这里,诗人通过对修行之道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态度的肯定。
诗人又以“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与天地万物混为一体的境界的追求。这里的“迈度推卷舒”,既是对超然物外、与天地万物混为一体的境界的形象描绘,也是对诗人自身心境的描述。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对道的追求、修行之道的阐述以及对超然物外、与天地万物混为一体的境界的追求,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