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诗句释义

1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过度的欲望会带来痛苦,而完全的无欲则可能带来忧虑。诗人认为,这种欲望和无欲之间的平衡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状态。

  • 注释:欲望(欲望),不足,忧虑(担忧),平衡(调和)
  1.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诗人认为,那些保持心灵清静、不被世俗名利所累的人,更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们像披着玄色皮衣的渔夫那样,在世间自由自在地生活。
  • 注释:清虚者,清闲之人,带索(腰带上系着绳索),玄裘(玄色的皮衣),生活(享受生活)
  1.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这里的“浮游”比喻了诗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艘没有固定的锚点的小船,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 注释:浮游,自由漂浮,不系舟,无拘无束
  1.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诗人表达了他想要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到自然中去,过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他认为,只有远离喧嚣的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注释:尘累,世俗的烦恼与牵绊,栖志,隐居的意志,山丘,自然之美

    译文

    有欲望就痛苦不足,无欲望也无忧患。
    没有比保持清白简约更快乐的事了,我像一位背负绳索披着玄色斗篷的渔夫一样,自在地漫游在这世间,如同一只不在固定锚点上的船,随波逐流。
    正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牵绊,我将志向投向了山间古丘,追求那份真正的安宁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欲望”、“无欲”和“清虚”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认为,适度的欲望能带来生活的欢乐,但过度的追求则会导致痛苦;而完全的无欲则可能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诗人主张在欲望和无欲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以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诗中的“清虚者”形象地描绘了那些不受世俗名利束缚、能够自由生活的人。他们如同渔夫一般,带着绳索却并不束缚,而是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一句“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逃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他希望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过上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种愿望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映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