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款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答曹嘉诗》原文如下:
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款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接下来将对《答曹嘉诗》进行逐句翻译并分析其含义与表达的情感:
- 诗句注释:
- 昔常接羽仪:过去常常跟随仪仗。
- 俱游青云中:一同游历云端之中。
- 敦道训胄子:教导子弟遵循道德原则。
- 儒化涣以融:儒教的教化如水般融合。
- 同声无异响:相同的声音没有异音。
- 故使恩爱隆:因此使得恩情更加深厚。
- 岂惟敦初好:不仅仅是最初的喜爱。
- 款分在令终:好的结束是款待和珍惜。
- 孔不陋九夷:孔子不轻视九夷之族。
- 老氏适西戎:老子也去到西方之地。
- 逍遥沧海隅:在浩瀚的大海一角悠然自得。
- 世事非所务:世俗之事并非所追求的。
- 周公不足梦:周公那样的贤人尚且不足以作为榜样。
- 玄寂令神王:玄静能使神明归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述以及对教育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于德行教育和儒教融合的重视。诗中通过使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与秩序。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强调了传统价值的重要性。背景与影响:
石崇生活在魏晋时期,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的作品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教育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