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
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
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
高山安足凌,巨海犹萦带。
惆怅瞻飞驾,引领望归旆。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前四句以赞美、称颂为主,后两联则写惜别之意。
其一,“顾侯体明德”,这是赠给顾交趾公的诗的第一句。顾交趾公为唐玄宗时期的名相,他为人正直无私,有很高的威望。“体明德”即指顾交趾公开明大义,秉公执法,是百姓所推崇敬仰的。
其二,“清风肃已迈”,此句用典,指顾交趾公正派廉洁,光明磊落,不图名利,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敬。这里运用典故来表现顾交趾公的高尚品德。
其三,“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顾交趾公在唐玄宗时期任宰相期间,曾出使南越国,因此后人称他为顾南裔。顾交趾公出使南越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平定叛乱,巩固边防。
其四,“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五岭,泛指五岭山,这里指南越国境内的五岭山脉。五岭是当时南方边境上的一道天然屏障。顾交趾公出使南越国,是为了加强与南越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其五,“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顾交趾公出使南越国,虽然只有短暂的时间,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巨大的。他的功绩虽然不大,但却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其六,“高山安足凌,巨海犹萦带。”顾交趾公出使南越国,虽然只是一次短期的任务,但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
最后两句“惆怅瞻飞驾,引领望归旆。”表达了作者对顾交趾公出使南越国的惋惜之情。顾交趾公离开的时候,作者感到十分遗憾和不舍。他目送着顾交趾公的车队远去,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绪。
【答案】
①顾交趾公(顾南裔)体明德。 ②清风肃已迈:意谓顾交趾公(顾南裔)清廉正直。 ③发迹翼藩后:意谓顾交趾公(顾南裔)曾经出使南越国。 ④改授抚南裔:意谓顾交趾公(顾南裔)曾经担任过南越国的宰相。⑤伐鼓五岭表:意为顾交趾公(顾南裔)曾经出使到五岭地区。⑥扬旌万里外:意为顾交趾公(顾南裔)曾经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地方。⑦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意为顾交趾公(顾南裔)的成就并不在于他的名声大小,而是在于他所做的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效。⑧高山安足凌:意为顾交趾公(顾南裔)所到之处,高山都显得微不足道。⑨巨海犹萦带:意为顾交趾公(顾南裔)所到之处,大海都显得微不足道。⑩惆怅瞻飞驾:意为作者目送着顾交趾公(顾南裔)的车队远去,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译文:
顾交趾公(顾南裔)体明德,清廉正直。
出使南方以后,改任宰相。
擂起战鼓,一路向南征讨,旌旗飞扬,一路向北巡行。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却并不张扬;虽然立下的功业很大,却不自诩有功。
高山不足以遮挡他的威风,大海也不足以束缚他的英姿。
我惆怅地看着你的飞驰的车驾远去,又忍不住回首凝望你归来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