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明月篇
  • “皎皎明月光”,描述了明亮的月光,用“皎皎”来形容月光洁白、明亮。
  • “灼灼朝日晖”,形容早晨阳光灿烂,使用“灼灼”来表达太阳的耀眼和温暖。
  •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通过对比春蚕吐丝和女子制作衣物的过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1. 译文:
  • 月光皎洁如白昼的明亮光芒,朝阳的光芒也格外耀眼。
  • 曾经像春天时吐丝的蚕那样,如今却变成了秋天里用来做衣裳的丝绸。
  • 女子的双唇如同丹砂一般艳丽,牙齿排列整齐如同素色。
  • 女子眉毛修长如翠鸟羽毛,展现出优雅的容貌。
  • 年轻的男子们总是喜欢说话夸赞女性,使得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 美丽的女性年轻时容颜秀丽,但随着岁月的流转,美丽也会逐渐消逝。
  • 常担心新的美丽会取代旧的美,而变化和变故总是悄无声息地发生。
  • 浮萍虽然漂浮于水面,但它没有固定的根基,如果离开了水,它就无处安身。
  • 忧愁和喜悦总是相互交织,快乐到了极点之后,往往也会引发悲伤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变迁,展现了时间对人和事物的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明月、朝日、春蚕丝和秋女衣等,都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诗人通过对四季更迭、青春年华逝去等主题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体现了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