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松树的生长和遭遇,寓意诗人自身的境遇与志向。首先提到的“松生数寸时”,描绘了松树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奋斗。接着,“遂为草所没”则反映了在现实社会中,尽管有才华或理想,也可能被埋没或取代的无奈。

接下来的诗句,“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的“笼云心”比喻高远的理想和志向,而“负霜骨”则形容了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坚定态度。这种对比强调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生活中的挑战。

随后,诗中的“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用青松的脆弱与易受损害来形容人的处境,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坚强和不屈的精神。这既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一种批判。

最后两句:“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里用“数千尺”比喻诗人自己的抱负和未来的高度,而“为君覆明月”则表达了一种愿意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崇高情操。这不仅是对王桂阳(当时桂阳郡太守王嵘)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处于困境中人的鼓舞。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生长过程,隐喻了人生的道路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赠王桂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评。通过对松树生长的细腻描写和深层寓意的挖掘,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