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信自华,命婇女,饵丹砂,学凤音。紫霞没,白日沉,挂明灯,散玄阴。顾谓小山儒士,斯可赋乎?于是泛瑟而言曰:若大王之灯者,铜华金擎,错质镂形;碧为云气,玉为仙灵;双流百枝,艳帐充庭。照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鸣筝;恣灵修之浩荡,心何疑而永平。兹侯服之夸诞,而处士所莫营。若庶人灯者,非银非珠,无藻无缛;心不贵丽,器穷于朴。是以露冷帷幔,风结罗纨;萤已引桂,蛾欲辞兰。秋夜如岁,秋情若丝;怨此怀抱,伤此秋期,必然打坐叹,欲说忘辞。至夫霜封园橘,冰裂池荪;云雪无际,河海方昏。冬膏既凝,冬箭未度;ぉ连冬心,寂历冬暮。亦复朱灯空明,但为君故。
【注释】淮南王:指汉文帝。信自华:指淮南王刘长在宫中所养的美人。命婇女:指淮南王刘长的宠妾赵姬。饵丹砂:用丹砂炼成的药物服食,以求长生不老。学凤音:学凤凰鸣声。紫霞:紫色的云气。沉:落下。挂明灯:挂上明亮的灯笼。散玄阴:散去黑暗。顾谓小山儒士:回头对那些读书人说话。斯可赋乎?:你们能赋诗吗?于是泛瑟而言曰:若大王的灯者,铜华金擎,错质镂形;碧为云气,玉为仙灵;双流百枝,艳帐充庭。照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鸣筝;恣灵修之浩荡,心何疑而永平。兹侯服之夸诞,而处士所莫营:像这样华丽的灯光,是诸侯们的炫耀和装饰,但读书人是不会追求这些东西的。若庶人灯者:如果普通人的灯呢?非银非珠,无藻无缛:不是金银珠宝,没有五彩缤纷,简单朴素。心不贵丽,器穷于朴:内心不追求华丽,器皿也很简单。露冷帷幔,风结罗纨:露水打湿了帷幕和帘子,寒风吹起罗绢。萤已引桂,蛾欲辞兰:萤火虫已引着桂花的光,蛾儿想要离开兰花。秋夜如岁:秋天的夜晚像一年一样漫长。秋情若丝:秋天的情感像细丝一样绵长。怨此怀抱:怨恨自己的身世。伤此秋期:忧伤这秋夜。必然打坐叹,欲说忘辞:必然是坐着叹气,想说点什么又忘了说什么。霜封园橘:霜冻把园里的橘子封住。冰裂池荪:冰冻结裂开池塘中的菖蒲。云雪无际:云雪无边无际。河海方昏:黄河大海都变成了白色。冬膏既凝,冬箭未度:冬天的油脂已经凝结,冬天的弓箭还没有射出去。ぉ连冬心:忧郁的心情。寂历冬暮:寂寞凄凉地度过冬日的黄昏。亦复朱灯空明,但为君故:也不过是一盏红亮的灯笼,因为是为了你才这样。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淮南王宫殿里灯的描述来反映淮南王的奢侈生活,同时也通过写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感慨。
首联“灯赋”二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点明了淮南王的灯赋。
颔联“紫霞”两句,描绘了淮南王的奢华生活:“紫霞没”,指的是淮南王的灯落了下来;“白日沉”,指的是淮南王的灯照亮了大地。
颈联“挂明灯”三句,进一步描述了淮南王的灯赋。“挂明灯”,指的是淮南王的灯挂在树上;“散玄阴”,“玄”字在这里有多重含义,既可以解释为黑色、黑暗,也可以理解为神秘、玄妙,这里的“玄”应该就是神秘的意思;“散玄阴”、“玄”字在这里可以看作是淮南王的灯散发出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使所有的黑暗都消失了。
接着诗人又描写了淮南王的灯赋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顾谓小山儒士”,回头看向那些读书人;“斯可赋乎?”你们能赋诗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读书人的羡慕之情。他羡慕他们能够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赞美淮南王的灯赋。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写了淮南王的灯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泛瑟而言曰”,于是他就放下琴瑟开始吟咏道:“若大王之灯者,铜华金擎,错质镂形;碧为云气,玉为仙灵;双流百枝,艳帐充庭。照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鸣筝;恣灵修之浩荡,心何疑而永平。”这里的“铜华金擎”,指的应该是铜制的华盖和金色的支架,也就是指淮南王的宝座;“错质镂形”,指的可能是错综交错的花纹和镂空的图案;“碧为云气”,指的可能就是青绿色的云朵;“玉为仙灵”,指的就是玉石制成的仙鹤之类的吉祥物;“双流百枝”,指的就是两股清泉从树枝中流出;“艳帐充庭”,指的就是华丽的帷帐充满了整个庭院;“照锦地之文席”,指的就是灯火照亮了华丽的地面;“映绣柱之鸣筝”,指的就是灯火照亮了精美的雕花柱子上的筝;“恣灵修之浩荡”,指的就是尽情享受这种盛大的场景;“心何疑而永平”,指的就是心中没有任何疑惑和顾虑。
然后诗人转向对其他的人的评价:“兹侯服之夸诞,而处士所莫营”。这里的“兹侯服”就是指其他的诸侯们,他们的服饰都是华丽的,只有淮南王的服饰是最夸张、最独特的。
接下来的内容,诗人写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若庶人灯者”,如果普通人家的灯呢?“非银非珠”,指的就是普通的灯并不是金银珠宝做成的;“无藻无缛”,指的就是普通的灯没有过多的装饰;“心不贵丽,器穷于朴”,指的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心里不追求奢华,使用的器具也是最简朴的;“露冷帷幔,风结罗纨”,指的就是普通的百姓生活的艰苦;“萤已引桂,蛾欲辞兰”,指的就是普通的百姓在寒冷的环境中劳作,萤火虫已经引着桂花的光,蛾儿想要离开兰花。
最后的部分,诗人写的是淮南王的灯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秋夜如岁,秋情若丝”。这里用了两个意象来形容秋天的气氛和心情:一个是以“如岁”来形容秋天的时间很长,另一个是以“若丝”来形容秋天的心情很细长;“怨此怀抱,伤此秋期”,指的就是因为淮南王的灯赋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的困扰和悲伤。
最后的部分,诗人写的是淮南王的灯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必然打坐叹,欲说忘辞”。这里用了两个意象来形容淮南王的生活态度:一个是以“打坐叹”来表示淮南王经常在灯下沉思,另一个是以“欲说忘辞”来表示淮南王经常在灯下感叹,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忘记了要说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淮南王宫殿里灯的描述,反映了淮南王的奢侈生活和他的灯赋带给人们的震撼。同时也通过写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