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美西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
追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且夫杀义害婴,而忄戛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置丰沛而不举,故自同于俎镬。
诗句
- “撰征赋”:创作了关于征战的诗歌。
-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抱着明智而谦逊的态度,奉行宏大的功勋而不自夸。
- “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放弃七州的领土,归来到五湖。
- “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在一生中取得辉煌成就,晚年时继续努力。
-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访问宋朝的历史记载,借鉴春秋时期的《春秋》。
- “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与东吴和南楚(南荆)建立了友好关系。
- “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回到曹城,准备防御夷庚(指敌人)。
- “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接纳五个叛乱国家的援助,攻打三个被侵犯的国家。
- “美西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称赞西方的忠诚言辞,欣赏韩厥的奇特用兵。
- “追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追思项羽的故居,寻找霸王遗留的痕迹。
- “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在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的志向,年轻时就展现出英明的力量。
- “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气势如天盖地,力量可以推翻日月,力能拔起山峰并冲垮急流。
- “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开始时在勾地兴起,中间时在衡关受到刺激。
- “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自己难以做到的事,忘记了立即行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 “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忌讳穿着华丽的锦衣却没有得到赏识,因此感到遗憾,怀念家乡。
- “且夫杀义害婴,而忄戛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然而杀害正义的人却让人疑虑,抓住贤才却不果断,失去位置又由谁来承担?
- “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等到事实明显而愈发闭塞,只能怨恨上天并满怀悲伤。
- “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面对骏马表达愤怒之情,为虞姬悲伤地写下了最后的话语。
-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登上亚父的旧军营地,明白谋划开始是错误的。
- “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遭遇衰弱的秦朝崩溃,正值强大的秦国的威严和炎热交织成网。
- “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直到白发苍苍还在阜陵,仍然错误地相信诺言。
- “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将一个人与三国时期的三位杰出的人物相比,难道是在说自己平庸无能吗?
译文
创作了一首关于征战的诗歌。我怀抱着明智而谦逊的态度,奉行宏大的功勋而不自夸。我放弃了七州的领土,归来到五湖。在一生中取得辉煌成就,晚年时继续努力。
访问宋国的历史记载,借鉴春秋时期的《春秋》。晋国与东吴建立了友好关系,南楚得到了郑国的倚仗。所以我回到了曹城,准备防御夷庚。接纳五个叛乱国家的援助,攻打三个被侵犯的国家。赞美西方的忠诚言辞,欣赏韩厥的奇特用兵。追念项羽的故居,寻找霸王遗留的痕迹。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的志向,年轻时就展现出英明的力量。气势如天盖地,力量可以推翻日月,力能拔起山峰并冲垮急流。开始时在勾地兴起,中间时在衡关受到刺激。我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自己难以做到的事,忘记了立即行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忌讳穿着华丽的锦衣却得不到赏识,思念家乡。杀害正义的人却让人疑虑,抓住贤才却不果断,失去位置又由谁来承担?一旦事实明显而愈发闭塞,只能怨恨上天并满怀悲伤。对骏马表达愤怒之情,为虞姬悲伤地写下了最后的话语。登上亚父的旧军营地,明白谋划开始是错误的。遭遇衰弱的秦朝崩溃,正值强大的秦国的威严和炎热交织成网。直到白发苍苍还在阜陵,仍然错误地相信诺言。将一个人与三国时期的三位杰出的人物相比,难道是在说自己平庸无能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荣誉以及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作者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作品传达了对正义和道德价值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