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即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
这首诗《文选序》是东汉班固所著,属于汉赋的序言。诗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志向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关雎》《麟趾》等作品体现了古代诗歌的基本风格,而《风》《雅》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文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集,收录了从上古到中叶的各种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文选》序中对《文选》的编纂背景、目的以及诗歌和散文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诗句释义:
- 诗者:指诗歌。
- 盖志之所之也:意味着诗歌是表达内心志向的工具。
- 情动于中:情感在内心被激起。
- 形于言: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 正始之道著:表明古代诗歌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桑间濮上:指民间音乐,通常带有淫靡的色彩。
- 亡国之音表:这里指的是亡国的哀歌。
- 故《风》、《雅》之道:因此《国风》、《大雅》等古典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是可取的。
- 炎汉中叶:指东汉中期。
- 区以别:区分开来。
- 自炎汉中叶:从东汉中期开始。
- 退傅有「在邹」之作:指孔子弟子曾参的《在邹》篇。
- 降将著「河梁」之篇:指曹操的《短歌行》。
- 四言五言:指四字一句或五字一句的古体诗。
- 少则三字多则九言:指诗歌句式的多样性。
- 各体互兴:不同的诗歌体裁相互促进发展。
- 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赞美功德和业绩的文学作品。
- 吉甫有「穆若」之谈:周公旦(吉甫)有“温和如玉”的描述。
- 季子有「至矣」之叹:孔子赞叹颜回的品德达到了极致。
- 舒布为诗:即创作诗歌。
- 总成为颂:总结成颂诗。
- 箴兴于补阙:箴文用来补充和完善制度。
- 戒出于弼匡:箴言用来规劝和匡正。
- 论则析理精微:论述时深入剖析道理。
- 铭则序事清润:铭文则叙事清晰流畅。
- 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诗歌结尾描写美景,绘画则描绘生动场景。
- 三言八字之文:简洁有力的文章。
- 篇辞引序:文章开头引述序言。
- 碑碣志状:碑石上刻记人物事迹。
- 众制锋起,源流间出:各种文体相继兴起,文学传统不断传承和发展。
- 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比喻陶器、匏类乐器虽有不同,但都能带来悦耳的享受。
赏析:
《文选序》是对汉代文学成就的一个全面概述,通过对各种文学形式的分析和评价,展示了汉朝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不仅包括对诗歌和散文的评论,还涉及到对其他文体的评价,如箴、诔、铭等,这些多样的文学形式共同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文学体系。
班固在序中强调了文学对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文学对于社会和政治的重要影响。《文选》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选本,不仅收录了从上古到中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作品,而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评述,揭示了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规律。
《文选序》以其严谨的历史观念和深刻的文学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宏伟画卷。通过对这一序文的学习与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还能够从中汲取到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