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诗句
-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
- 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王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王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译文
- 初,桓温南郡太守、杨广共同劝说殷荆州,应该夺取殷觊的南蛮将军职务来树立自己的声望。 (“初”,开始;“桓南郡”、“杨广”:指当时的两位人物;“殷荆州”:殷仲堪;“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应当夺取殷觊的南蛮将军职位来建立自己的威望。)
- 殷觊立刻明白了他们的用意,曾经趁着闲暇时间外出,随手离开了下榻的地方,再也没有返回。家里和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但他的神情却显得十分忧郁,就像斗战胜过的勇士不再发怒一样。(“觊即晓其旨”:殷觊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图;“率尔去下舍”:随意地离开了下榻的地方;“萧然”:忧愁的样子。)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了他。
- 王坦之在江州,被殷仲堪和桓温驱逐,逃到了豫章,生死未卜。(“王仆射”:王坦之;“江州”:指当时的江州都督府所在地;“殷、桓所逐”:被殷仲堪和桓温所驱逐;“豫章”:古地名,这里指豫章郡;“存亡未测”:生死未卜。)王坦之在家忧心忡忡,但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变化;(“绥”:王坦之的小名;“居处饮食”:日常生活起居饮食;“每事有降”:一切都变得很简朴;“试守孝子”:指王坦之虽然身处困境但还是保持着孝道。)
- 桓温南郡太守平定了殷仲堪以后,把殷仲堪的将领十来个人全部收服,并征询他们的意见。其中有一位叫做罗企生的参谋也被收进了队伍之中。(“既破殷荆州”:平定了殷仲堪的叛乱;“收殷将佐十许人”:收集了殷仲堪的一些将领;“咨议罗企生亦在焉”:其中一位名叫罗企生的参谋也在其中;“桓素待企生厚”:桓温向来对待罗企生很好;“将有所戮”:将要杀掉;“先遣人语云”:之前有人告诉过他;“若谢我”,意思是如果你能向他道歉;“当释罪”:就会释放他;“企生答曰”:罗企生回答说;“我何颜谢桓公”:我有什么脸面去向桓温道歉呢?)
- 王恭从会稽回来以后,王坦之看到罗企生就对他打招呼:“您刚从外地回来呀,所以应该有这些东西,请允许我拿一条来给您吧。”罗企生一句话都没有说。(“王恭”:王忱的字;“王大看之”:王忱观察了罗企生;“六尺簟”:六尺长的竹席;“王大去后”:王忱离开之后;“即举所坐者送之”:立即把原来的座位让给了罗企生;“既无余席,便坐荐上”:没有多余的座位,只好坐到荐席上了;“后王大闻之甚惊”:后来王忱听说这件事以后很惊讶;“吾本谓卿多”:我以为你会有很多呢;“故求耳”:其实是我想让你给我一些礼物而已。)
注释
- 初:开始的时候。
- 桓南郡:指桓温。杨广:杨韶。殷荆州:指殷仲堪。宜夺:应该抓住机会夺取……的权力或地位。
- 觊亦即晓其旨:殷觊立刻就理解了他们的意图。
- 率尔:随意、轻率地。舍:住宿之地。
- 绥:王坦之的小名。居处饮食:生活起居方面没有什么变化。时人谓为试守孝子:当时的人们称他为试验着尽孝的儿子。
- 企生:罗企生。既破殷荆州:平定了殷仲堪的叛乱。收殷将佐十许人:收集殷仲堪的一些将领。咨议:顾问、商议的意思。罗企生亦在焉:罗企生也被收进了队伍之中。
- 桓素待企生厚:桓温一向对待罗企生很好。
- 将有所戮:将要杀掉。先遣人语云:之前有人告诉过他。
- 若谢我当释罪:如果你能向我道歉,就可以释放你。企生答曰:罗企生回答说。
- 我何颜谢桓公:我有什么脸面去向桓温道歉呢?既无余席,便坐荐上:没有多余的座位,只好坐到荐席上了。
- 王大看之:王忱观察了罗企生。
- 六尺簟:长度为六尺的竹席。
- 王大去后:王忱离开之后。
- 即举所坐者送之:立即把原来的座位让给了罗企生。既无余席,便坐荐上:没有多余的座位,只好坐到荐席上了。
- 后王大闻之甚惊:后来王忱听说这件事以后很惊讶。
- 吾本谓卿多:我以为你会有很多呢。
- 故求耳:其实是我想让你给我一些礼物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记叙文,通过描述殷仲堪和桓温之间的故事,展示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及其复杂的情感纠葛。诗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生动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事件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慨,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