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世说新语 · 德行第一

吴郡陈遗,家中非常孝顺,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陈遗在任职为郡主簿时,经常装一袋食物备用,每当煮食时,就贮存焦饭,回家后拿给母亲吃。后来正值孙恩叛军攻陷吴郡之时,袁府君当天就起兵征讨。陈遗已经收集了些许焦饭,还没来得及带回家,就被征召入伍随军作战。在沪渎之战中战败,军队溃散,许多人逃到山泽中,大多因饥饿而死,唯独陈遗带着焦饭得以存活。当时的人认为这纯粹是孝道的回报。

孔仆射担任孝武帝侍中时,曾陪同烈宗皇帝参加山陵祭奠。孔仆射当时还是太常,素来体弱消瘦,身穿丧服却终日泪流满面,见到的人都以为他是真正的孝子。

吴道助、附子兄弟俩居住在丹阳郡。后来遇上母亲童夫人去世的哀痛,朝夕守灵哭吊。到了思及母亲时,宾客们前来吊唁,号啕大哭至悲痛欲绝,路人也为之落泪。韩康伯当时担任丹阳尹,他的继母殷氏也在郡城,每次听说两位吴家兄弟的哭泣,总是感到凄楚悲凉。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做了官员,应该好好处理这件事。”韩康伯也与他们关系很好。后来韩康伯果真成为吏部尚书。大吴最终还是不免哀制,小吴于是大贵达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