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诗句与译文

  1. 世说新语 · 赏誉第八 - 这句诗没有直接的翻译,而是引出了裴仆射(裴楷)和张华的对话,以及陆机的回答。
  2. 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 “裴仆射”指的是裴楷,他在当时的人们中被视为谈论(即言谈)的高手和聚集地。”林薮”意味着一个充满各种才能和知识的场所或森林。
  3.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 张华见到了褚陶后,对陆机说:”你兄弟就像龙一样在云端跳跃,顾恺之(顾彦先)如同凤凰在朝阳中鸣叫。我以为东南地区的人才都已经耗尽,没想到又见到你了。”这里的“龙跃云津”和“凤鸣朝阳”是比喻他们才华出众。”褚生”是称呼褚陶。
  4. 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 陆机回答说:”你没有见到那些沉默而不动声色的人吗?” 这里指出虽然有些人可能看似不张扬,但同样拥有卓越的才能。
  5.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群文人墨客,他们在讨论吴姓(指吴国)的人物如何。这些人各自代表不同的才华和美德:有的像朱育一样有着卓越的治理能力,有的像严武弼一样能在寂静的环境中发出声音,有的如顾恺之一般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还有的如张华一样在寒冬中依然茂盛的松树,陆机和陆云则像悬挂的鼓等待敲击一样静候时机。这些描述反映了他们对这些人的评价和赞誉。
  6.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 这是关于山涛(山巨源)的话题。王夷甫询问他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如何,山涛表示自己起初并不想通过谈论来显示自己的智慧,但他偶尔会听到他的诗歌,这些诗歌常常与老庄的思想相吻合。

注释

  • 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 裴楷被当时的人视为谈论(即言论和辩论)方面的大师。
  •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 张华与褚陶的对话显示了他们对陆机及其兄弟的评价非常高。”龙跃云津”比喻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如同龙一般飞腾;”顾彦先凤鸣朝阳”则比喻顾恺之的才华和风采。
  • 陆机回答说:”你没有见到那些沉默而不动声色的人吗?” - 陆机在这里强调了真正的智者往往是低调的,他们不会通过言语来炫耀自己。
  •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 - 这是一个提问关于吴国旧姓人物的故事。
  • 褚生指的是褚陶。
  • 陆机、陆云鸿鹄之裴回 - 陆机的成语“鸿鹄之裴回”用来形容他们像鸿鹄一样徘徊不前,暗示了他们虽有志向却缺乏行动。
  • 悬鼓之待槌 - 比喻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王夷甫 - 王衍,晋朝时期的名士。

赏析

这是一篇描绘东晋时期文人雅集场景的文段,通过对几位文人的描述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通过裴楷、张华、陆机等人的对话,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性。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和特点,也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卓越和高尚品德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些描述也展示了晋代文人雅集的场景和氛围,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