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荪,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敱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诗句

  1.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
  • “洛中”指洛阳地区,“雅雅有三嘏”指的是三家人(刘粹、宏、漠)在洛阳地区的名声或地位。“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分别指他们各自的名字和字号,其中“纯嘏”、“终嘏”、“冲嘏”可能是他们的谥号。“王安丰甥”指的是王戎的外甥,即刘粹;“王安丰女婿”则是宏的妻子的父亲,即王戎。”宏,真长祖也”中的“真长”可能是指宏的儿子之一,即王真长。
  1.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 “卫伯玉为尚书令”,指当时担任尚书令职位的人物是卫伯玉。“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指的是乐广与当时的名士们讨论事情。“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失传学问的担忧。“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表示乐广提出了新的理论或见解。”命子弟造之曰”指的是卫伯玉让儿子去见乐广并向他请教。“此人,人之水镜也”形容乐广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反映真实情况。”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形容看到乐广就如同透过云雾看到了明亮的天空,意味着乐广的见解非常深刻和明晰。
  1.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 “王太尉曰”指的是王衍的话。“见裴令公精明朗然”描述的是裴楷的外貌和气质非常鲜明和明亮。“笼盖人上”比喻裴楷的气度和才华高过一般人。“非凡识也”指出裴楷的见识非凡且不凡。”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表示如果裴楷去世了,也应该将他的精神和成就传承下去。”或云王戎语”可能是指在《世说新语》中,这个说法是王戎说的。
  1.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 “王夷甫自叹”: 王夷甫(王衍)对自己的言论感到有些累赘。“与乐令谈”,指的是和乐广聊天。“未尝不觉我言为烦”表示乐广觉得王夷甫的言论有些冗长和繁琐。
  1.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太尉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 “郭子玄有俊才”指的是郭象的才华很出众。“能言老、庄”说明郭象懂得《老子》和《庄子》等道家经典。“庾太尉尝称之”表明庾亮曾经称赞郭象。“每曰”表明庾亮经常这样说。”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中的“减”意思是贬低、不及,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庾亮对郭象的认可,甚至认为不如庾亮的哥哥庾翼。

译文

  1.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
  • 在洛阳有一个大家族有三个姓的人,分别是刘粹、宏、漠。他们是堂兄弟关系。王安丰是刘粹的舅舅,也是王安丰的女婿。宏是真长的父亲(真长是王真的祖父)。
  1.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 卫伯玉担任尚书令,他见到乐广与其他名士谈论问题时,感到非常高兴。他说:“过去很多人去世后,我一直担心那些精妙的哲理会逐渐消失。今天竟然从你这里听说这些言论!”他叫自己的儿子去拜访乐广,并告诉儿子:“这个人就像是一面镜子,看到他就像看到了清澈明亮的天空。”
  1.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 王衍评论裴楷:“看见裴楷的时候感觉他非常有智慧和光明磊落,他的气度超过了常人。如果他死了,也应该把他的思想和他的灵魂都带走。”这是王戎的说法。
  1.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 王夷甫感叹地说:“我与乐广聊天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些多余。”
  1.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太尉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 郭象很有才华,能够谈论《老子》和《庄子》。庾亮曾称赞他,经常说:“郭子玄怎么能比得上庾翼呢?”这里的“减”意思是贬低、不及。

赏析

这首诗是《世说新语·赏誉》的节选,描述了几位人物之间的交流和评价。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和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以及对才智人物的尊重和赞赏。诗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境界,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集的氛围和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