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
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
丞相治杨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诗句:
1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
- 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
-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
- 丞相治杨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
-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译文:
- 王平子(王导)写信给别人,称赞他的儿子:“他的风采日益显著,足以让人心情愉悦。”
- 胡毋彦国说话像碎屑一样美妙,是年轻一代的领袖。
- 王丞相说:“刁玄亮(王坦之)的锐利和敏锐,戴若思(戴法度)的端庄严肃,卞望之(卞壶)的巍峨壮观。”
- 大将军对右军将军说:“你是我的好儿子,将来一定不会低于阮主簿的地位。”
- 世人称颂周侯(周凯),他的气度像断开的山峰。
- 王丞相晚上召祖约谈话,一直谈到天亮都不睡觉。第二天早上有客人来访,看到王丞相头也不梳就有些疲倦,客人评论说:“昨晚您也是这样,好像没怎么睡过觉。”王丞相回答说:“昨天晚上和年轻人谈话,不知不觉就让人忘了疲倦。”
- 王大将军(王敦)给丞相写信,称赞杨朗说:“他是当代的贤人,有识才的洞察力,才华出众,聪明睿智,既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又是杨休之的儿子。他的名望已经下降了,您也完全可以和他相处。”
- 何次道前往丞相府,丞相用麈尾指着座位请何次道坐下说:“来!来!这是你的座位。”
- 丞相治理扬州的官署时,亲自查看并说道:“我正是为了次道治理这个地方啊!”
- 王丞相被授任为司徒后感叹说:“如果刘贺(刘琨)渡过长江,我不会独自拜谢丞相。”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几位历史人物的不同特质和行为,以及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诗中的王平子、胡毋彦国、王丞相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和期待。
王平子在书信中提到自己的儿子“风气日上”,这体现了他对儿子成长的期望和自豪感。同时,他称赞儿子“足散人怀”,意味着他的儿子能够给人们带来正能量和快乐。这种评价不仅展现了王平子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胡毋彦国被称为“吐佳言如屑”,这形容了他的言辞优美,如同细碎的玉石一般。而王丞相则称赞他“察察”和“岩岩”,这两个词分别形容了他的敏锐和端庄。这些评价都显示了王丞相对胡毋彦国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王丞相还提到了其他一些人物,如刁玄亮、戴若思、卞望之等人。通过他们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个人品质对于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例如,王丞相称赞刁玄亮“察察”,戴若思“岩岩”,卞望之“峰距”,这些都是形容他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或成就。
王丞相在信中提及自己被授任为司徒后感叹“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这句话反映了王丞相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视以及对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在面对权力诱惑时的坚定立场和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