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
世说新语 · 品藻第九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赏析: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士人言行、风貌的笔记体小说集。其中《品藻》篇专门记载了人物间的品评和相互之间的比较。本篇章通过描述刘令言初到洛阳时的观感以及与诸位名士的对话,展示了魏晋时期对人物才华和个性的细致观察与评价。
诗中“刘令言”指刘义庆,即《世说新语》的作者,他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人物的评价和感慨。“王夷甫”、“乐彦辅”、“张茂先”、“周弘武”和“杜方叔”均为当时著名人物,他们在文中被赋予不同的评价和特点。这些人物不仅代表了各自领域的才能水平,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价值取向。
“王夷甫”被称赞为“解明”,意味着其思维敏捷、洞察秋毫;“乐彦辅”则因其为人所敬而受到推崇。而对“张茂先”的评价,则是对其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解读。此外,通过比较“王中郎”与“庾中郎”的行为和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不同人物间的差异和互补。
《世说新语·品藻》不仅仅是对人物才华和性格的简单列举,更是通过对这些人物之间互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社交环境。这种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使得《世说新语》成为研究魏晋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