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人问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櫱。”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顗比。”

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镇西问袆:“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世说新语 · 品藻第九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释义:王大将军王敦被贬官,庾亮问他:“你有几个朋友?”他回答说:“您家中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当然是最差的一个。”庾亮说:“似乎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差的。”庾亮又问他:“谁可以排在他前面?”王敦说:“自然有人。”庾亮又问:“谁是?”王敦说:“哎!自有公论。”身边的人逼着庾亮回答,庾亮才停止回答。
赏析: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相互攀比和炫耀,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在古代文人的交往中,这种比较和炫耀是很常见的。

人问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櫱。”
释义:有人问丞相:“周侯和和峤相比怎么样?”丞相回答说:“长舆嵯櫱。”
释义:这里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周侯指的是周顗,和峤则是晋朝官员和嶠。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但评价标准可能各不相同,因此丞相的回答可能是一种含蓄的赞美。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释义:明帝问谢鲲:“你自己认为自己和庾亮相比怎么样?”谢鲲回答说:“端坐在朝廷之上,让百官作为榜样,我比不上庾亮。而我在隐居生活之中,自认为超过庾亮。”
释义:谢鲲在回答时,既表达了谦逊,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他将自己的隐居生活视为一种超俗的境界,与官场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释义:王导的两个弟弟都没有到江南,一个叫颍,一个叫敞。当时人们将他们比作邓伯道、温忠武,而这两个人物在当时是有名的。
释义: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评价标准,通过比较他们的出身和地位来评价他们的品行和能力。王导的两个弟弟虽然没有到江南任职,但他们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在当时被比作邓伯道和温忠武。

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顗比。”
释义:明帝问周顗:“有人将你比作郗鉴,你怎么看?”周顗回答说:“陛下不要勉强把我比作郗鉴。”
释义:周顗在这里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回答,而是用“陛下不要强迫”这样的说法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不愿接受比较的态度。

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释义:丞相王导说:“近来有人将我比作安期生、千里驹。也认为这两位是人才。只是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太尉才是最优秀的人物。”
释义:王导在这里强调了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特别是与太尉的区别。他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特别出色,因此被众人所认可和尊敬。

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镇西问袆:“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释义:宋袆曾为王敦的妾室,后来归属了谢尚。谢尚问宋袆:“我与王有什么不同?”宋袆回答说:“王好比是一个乡绅或贵族,而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
释义:宋袆的回答体现了她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和对王敦的尊重。她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女子,而王敦则是高贵的人物。这种回答既体现了她的谦虚,也展现了她的机智和机智。

赏析: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竞争。通过比较彼此的地位和才能,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谦虚和谨慎。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