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君章为桓宣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罗既至,初不问郡事;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桓公问有何事?君章云:“不审公谓谢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胜我许人。”君章云:“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故一无所问。”桓公奇其意而不责也。
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并善。二人亡后,右军为论议更克。孔岩诫之曰:“明府昔与王、许周旋有情,及逝没之后,无慎终之好,民所不取。”右军甚愧。
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太傅在军,前后初无损益之言。尔日犹云:“当今岂须烦此?”
王大语东亭:“卿乃复论成不恶,那得与僧弥戏!”
殷觊病困,看人政见半面。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属以消息所患。觊答曰:“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
世说新语 · 规箴第十罗君章担任桓宣武的从事,谢镇西担任江夏太守时,他去检核检查他。罗君章到了那里,起初不问郡中政事;直接去拜访了谢镇西,饮酒后返回。桓公问他有什么事?君章说:“不知道您认为谢尚像什么人?”桓公说:“仁祖胜过我许人。”君章说:“难道有胜过公的人却做坏事的,所以什么都不问。”桓公很欣赏他的想法而没有责罚他。
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都交好。二人死后,右军在论议上更加出色。孔岩告诫他说:“明府从前和王、许相处时有情感,等到他们逝去之后,却没有慎终如始的好习惯,人们是不会取的。”右军很惭愧。
谢中郎在寿春失败,临走时还在寻求玉帖镫。太傅在军中,前后都没有增加或减少的言辞。那天他还说:“现在哪还需要烦劳此物?”
王大告诉东亭:“你竟然能够谈论出不恶来,那怎么能和僧人弥戏呢!”
殷觊病重,看人只能看见半边脸。殷荆州兴起晋阳之甲,去和恺告别,泪流满面,询问病情及所患何病。恺回答说:“我病自会好的,只是担心您的病患罢了!”
【注释】
- 世说新语 · 规箴第十: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篇章,记载了古代士人之间的交往、议论和评价等内容。”规箴”意为规范劝诫,是古代士人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
- 罗君章:指罗洪先(1504-156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景鸣,号豫章、紫阳等。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 桓宣武:指桓温(317-402),东晋名将、政治家,曾任荆州刺史、安西将军等职。
- 谢镇西:指谢尚(?-374),东晋著名将领,曾任荆州刺史等职。
- 孔岩:指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 王右军:指王敦(256-306),东晋名臣、武将,历任荆州刺史、安西将军等职。
- 王敬仁、许玄度:指两位人物,具体身份不详,但与王敦关系密切。
- 殷觊病困:指殷觊(生卒年不详),南朝梁时期文人、学者,曾在晋阳任职。
- 看人政见半面:指看人只看半边脸,形容殷觊病重,面容憔悴。
- 殷荆州兴晋阳之甲:指殷仲文(生卒年不详),南朝梁时期文人、官员,曾任晋阳太守。
- 属以消息所患:意思是殷荆州告诉他殷觊患病的消息,并嘱托他好好照顾。
- 僧弥:指僧弥(生卒年不详),南朝梁时期僧人、学者。
- 王大: 王敦的弟弟王敦之(王大),字思远,王敦的堂兄,曾任广陵内史等职。
- 东亭:指东亭侯王珣(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大臣、诗人,曾任吴国太傅、司空等职。
【赏析】
本篇主要讲述了几位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当时士人的交往和议论情况以及对人物的评价标准。文章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展示了古代士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