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诗句

世说新语 · 捷悟第十一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译文

杨德祖是曹操的幕僚,当时曹操修建丞相府的大门,刚刚竖起椽木,曹操亲自去看,派人在门上写个”活”字,他看了之后就离开了。杨德祖看到后立刻让人把”活”字拆掉。门建成之后,杨德祖说:”门中的’活’字,去掉’活’字的’口’字旁就成了’阔’字。这是曹操嫌弃大门太宽了。”
有人送曹操一杯酒,曹操只喝了一点,然后把酒倒在自己的帽子上写”合”字给众人看。但大家都看不懂。轮到杨修来解这个谜,杨修直接就把酒吞了下去,并说道:”您让咱们喝一口酒而已,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曹操曾经经过曹娥的墓碑前,杨修跟着他,发现墓碑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他杨修是什么意思,杨修回答说:”这很简单,‘黄绢’指的是黄色的丝绸,而‘绢’字去掉上面的‘纟’就是‘绝’字;‘幼妇’指的是年轻的妇女,而‘妇’字去掉中间的‘女’就是‘妙’字;‘外孙’指的是女儿的儿子,而‘子’字去掉上面的‘儿’就是‘好’字;‘齑臼’是指盛放调料的器具,而‘臼’字去掉上面部分就是‘辞’字。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绝妙好辞’。”曹操也觉得杨修的解释很有道理,于是赞叹地说:“我的才能不如你,竟然相差了三十里!”

注释

  1. 杨德祖:名修,字德祖,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官至丞相主簿。
  2. 魏武:即曹操(Gege Cao),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 相国门:指曹操的丞相府的大门。
  4. “活”字:曹操让门工在门上写字以考验杨德祖。
  5. “合”字:曹操要求杨修解释”活”字的含义。
  6. 黄绢:黄色的丝绸织物。
  7. 幼妇:年轻美丽的女子。
  8. 外孙:女儿的儿子。
  9. 齑臼:一种古代研磨调料的容器。
  10.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曹操曾经路过曹娥的墓碑前。
  11. 黄绢幼妇…八十一难:出自《心经》,意指文字难以完全表达佛法的奥妙。
  12. 三十里:比喻距离很短的距离,此处指曹操心中对杨修的理解已经非常接近真相。

赏析

这首诗通过杨德祖和曹操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杨德祖的智慧与机智。首先通过“活”与“阔”字的比较,揭示了曹操对门户大小的不满。其次,杨修以巧妙的方式解释了“合”字的含义,显示了他的机智和才华。最后,通过对“黄绢”、“幼妇”等词汇的解析,进一步展现了杨修对文字的理解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智慧和才华,还体现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