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谓必戮庾,可以谢峻。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温公劝庾诣陶,曰:“卿但遥拜,必无它。我为卿保之。”庾从温言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行?”毕,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定,庾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陶不觉释然。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谓必戮庾,可以谢峻。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温公劝庾诣陶,曰:“卿但遥拜,必无它。我为卿保之。”庾从温言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行?”毕,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定,庾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陶不觉释然
诗句翻译:
陶公从上游而来,去苏峻那里解决困难,命令杀了庾公。认为一定要杀死庾,这样可以向苏峻谢罪。庾想逃跑,那就不行;想要会见陶,又怕被抓住,进退两难。温公劝说庾去见陶,说:“你就遥拜他吧,一定没有什么问题。我会保护你的。”庾听从了温公的话去找陶。到了那里,就拜见了。陶自己站起来阻止他,说:“庾元规为什么要拜见陶士行?“然后坐下。陶又自己站起来和他同座。坐下之后,庾于是自责并道歉,深深地谢过陶。陶不知不觉中觉得心情轻松愉快。
注释:
- 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的轶事小说集,其中有许多关于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写。
- 假谲第二十七:这是第二十七篇《世说新语》中的一篇,主题是关于权谋和欺诈的行为。
- 陶公:这里指的是东晋的陶侃(字士行),他是当时一位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上流:指上游地区,即长江下游地区。
- 赴苏峻之难:指陶侃受命去平定苏峻的叛乱。
- 诛庾公:命令杀了庾亮(字元规)。庾亮是当时的大都督,也是反对陶侃政权的人。
- 遥拜:远远地行礼致敬,表示尊敬但又没有实际的接触。
- 自起止之:自己站起来阻止他。
- 引咎责躬:自责并责备自己的过错。
- 深相逊谢:深深地道歉。
- 陶不觉释然:陶侃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感到轻松愉快。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陶侃在面对政治危机时的机智应对和宽容大度。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不仅解决了苏峻叛乱的危机,还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陶侃的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需要具备高度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冷静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