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败问至,内外汹扰。于时北师始还,多创痍疾病。京师战士,不盈数千。贼既破江、豫二镇,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奔败还者,并声其雄盛。孟昶、诸葛长民惧寇渐逼,欲拥天子过江,公不听,昶固请不止。公曰“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莫有固志。若一旦迁动,便自瓦解土崩,江北亦岂可得至。设令得至,不过延日月耳。今兵士虽少,自足以一战。若其克济,则臣主同休。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远窜于草间求活也。我计决矣,卿勿复言”昶恐其不济,乃为表曰“臣裕北讨,众并不同,唯臣赞裕行计,致使强贼乘间,社稷危逼,臣之罪也。今谨引分以谢天下”封表毕,乃仰药而死。
于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发居民治石头城,建牙戒严。时议者谓宜分兵守诸津要。公以为“贼众我寡,若分兵屯,则人测虚实。且一处失利,则沮三军之心。今聚众石头,随宜应赴,既令贼无以测多少,又于众力不分。若徒旅转集,徐更论之耳”移屯石头,乃栅淮断查浦。既而群贼大至,公策之曰“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此成擒耳”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译文:
宋武帝击败刘毅的消息到达后,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当时北方军队刚刚回到南方,许多士兵受伤生病。京城的战士数量不足几千人。叛军已经攻破了江、豫两个重镇,有十多万战士,战船和车马在百里之内络绎不绝。那些逃跑回来的士兵,都被夸耀他们的强大。孟昶和诸葛长民害怕敌人逼近,想要拥戴天子渡过长江,但刘裕不批准。孟昶坚决请求不止,刘裕说:“现在外有重镇倾覆,内有强敌逼近,人心惶恐不安,没有人有坚固的决心。如果一旦我们迁移,就会自乱阵脚,江北也难以到达。即使能够到达那里,不过拖延些时间罢了。现在虽然士兵少,自己足以一战。如果我们能战胜敌人,那么君臣同享胜利的喜悦。假如命运注定失败,我会以死来保卫国家,横尸于庙门之下,实现我一直以来以身许国的理想,不能远逃到草野中去苟活。我的计划已定,你不要再说什么了。”孟昶担心事情不会成功,于是写了一封表章:“臣孟昶北征,众人并不同心,只有臣子孟昶赞同刘裕的决策,致使强敌趁虚而入,国家的危难迫在眉睫,这是臣子的罪过。现在谨以死谢天下。”写完后,就喝下毒药自杀了。
他大开赏罚,鼓励人们参军参战,一同进入京城接受选拔。动员居民前往石头城修筑防御工事,建立军营加强警戒。当时有人议论应该分兵把守各个要冲。刘裕认为“敌军人数众多,而我方兵力薄弱。如果分散兵力驻守各地,敌人就能了解我军的虚实。而且一个地方战败,就会使三军士气受挫。如今将兵力集中到石头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既让敌人无法估计我军的实力,又可以调动全军之力。如果只派遣小部队,然后慢慢讨论再做决定。”于是他把军队驻扎在石头城,并在淮水和查浦一带设置了防线。不久,敌人大军压境,刘裕分析道:“敌人如果从新亭直接进攻,他们的锋锐不可抵挡,我们应该暂时回避,胜负的事还不好说。如果他们撤退停泊在西岸,那就可以轻易地擒获他们了。”
赏析:
刘裕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巩固了政权。本文是刘裕北伐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反映了他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国家的忠诚。刘裕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和决策,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体现了他的智勇双全和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他也注重民心的稳定,积极争取人民的支持,展现出他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