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将军何无忌与徐道覆战于豫章,败绩,无忌被害,内外震骇。朝廷欲奉乘舆北走就公,寻知贼定未至,人情小安。公至下邳,以船运辎重,自率精锐步归。至山阳,闻无忌被害,则虑京邑失守,乃卷甲兼行,与数十人至淮上,问行旅以朝廷消息。人曰“贼尚未至,刘公若还,便无所忧也”公大喜,单船过江,径至京口,众乃大安。四月癸未,公至京师,解严息甲。

抚军将军刘毅抗表南征,公与毅书曰“吾往习击妖贼,晓其变态,新获奸利,其锋不可轻。宜须装严毕,与弟同举”又遣毅从弟藩往止之。毅不从,舟师二万,发自姑孰。循之初下也,使道覆向寻阳,自寇湘中诸郡。荆州刺史道规遣军至长沙,为循所败。径至巴陵,将向江陵。道覆闻毅上,驰使报循曰“毅兵众甚盛,成败事系之于此,宜并力摧之。若此克捷,天下无复事矣。根本既定,不忧上面不平也”循即日发巴陵,与道覆连旗而下。别有八艚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二丈。公以南藩覆没,表送章绶,诏不听。五月,刘毅败绩于桑落洲,弃船步走,余众不得去者,皆为贼所擒。初,循至寻阳,闻公已还,不信也。既破毅,乃审凯入之问,并相视失色。循欲退还寻阳,进平江陵,据二州以抗朝廷。道覆谓宜乘胜径进,固争之。疑议多日,乃见从。

诗句:

  1. 镇南将军何无忌与徐道覆战于豫章,败绩,无忌被害,内外震骇。
  2. 朝廷欲奉乘舆北走就公,寻知贼定未至,人情小安。
  3. 公至下邳,以船运辎重,自率精锐步归。
  4. 至山阳,闻无忌被害,则虑京邑失守,乃卷甲兼行,与数十人至淮上,问行旅以朝廷消息。
  5. 人曰“贼尚未至,刘公若还,便无所忧也”。
  6. 公大喜,单船过江,径至京口,众乃大安。
  7. 四月癸未,公至京师,解严息甲。
  8. 抚军将军刘毅抗表南征,公与毅书曰“吾往习击妖贼,晓其变态,新获奸利,其锋不可轻。宜须装严毕,与弟同举”
  9. 又遣毅从弟藩往止之。毅不从,舟师二万,发自姑孰。循之初下也,使道覆向寻阳,自寇湘中诸郡。荆州刺史道规遣军至长沙,为循所败。
  10. 径至巴陵,将向江陵。道覆闻毅上,驰使报循曰“毅兵众甚盛,成败事系之于此,宜并力摧之。若此克捷,天下无复事矣。根本既定,不忧上面不平也”。循即日发巴陵,与道覆连旗而下。

译文:

  1. 镇南将军何无忌和徐道覆在豫章交战,败绩,何无忌被害。内外官员震惊畏惧。朝廷想陪皇帝向北逃跑到豫章郡公处,不久得知贼寇确实没到达,人心稍微安定。
  2. 公至下邳,以船运辎重,自率精锐步归。至山阳,闻无忌被害,则虑京邑失守,乃卷甲兼行,与数十人至淮上,问行旅以朝廷消息。人们说“贼还没有到来,刘公如果回来,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3. 公非常高兴,单船过江,径直到达京口,众人才完全安定下来。
  4. 四月癸未,公到达京师,解除了戒严并卸下盔甲休息。
  5. 抚军将军刘毅上书请求南征,公写信给刘毅说:“我曾经去训练打击邪恶的妖怪,我了解他们的变化,我刚刚获得奸邪的利益,他们的锋芒不能轻视。必须装备齐全才能出发,和我一起去。”
  6. 又派遣刘毅的弟弟刘藩去阻止他。刘毅不听,用两万船只从姑熟出发。刘循刚开始下降时,派道覆去寻阳,自己侵犯湘中的几个郡。
  7. 荆州刺史道规派军队到长沙,但被刘循打败。直接前往巴陵,打算进攻江陵。刘毅听道覆说后立即报告刘循说:“我的兵力很强,这场战斗的胜负取决于我,应该一起努力攻击他。如果这次能取得胜利,天下就没有其他问题了。根基确定后,不用担心上面的不稳定。”
  8. 刘循当天从巴陵出发,与道覆联合旗帜向下。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公元420年东晋末年的历史事件——刘裕北伐的故事。诗中描绘了东晋初年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以及后来的战争场景。诗中通过描述刘裕如何应对敌人的入侵、如何与将领们讨论战事以及他的决策过程,展示了刘裕的军事智慧和政治策略。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东晋末年的混乱局面以及民众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