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慕容超遣五楼及广宁王贺赖卢先据临朐城。既闻大军至,留羸老守广固,乃悉出。临朐有巨蔑水,去城四十里,超告五楼曰“急往据之,晋军得水,则难击也”五楼驰进。龙骧将军孟龙符领骑居前,奔往争之,五楼乃退。众军步进,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未及临朐数里,贼铁骑万余,前后交至。公命兖州刺史刘藩、弟并州刺史道怜、谘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齐力击之。日向昃,公遣谘议参军檀韶直趋临朐。韶率建威将军向弥、参军胡藩驰往,即日陷城,斩其牙旗,悉虏超辎重。超闻临朐已拔,引众走。公亲鼓之,贼乃大奔。超遁还广固。获超马、伪辇、玉玺、豹尾等,送于京师。斩其大将段晖等十馀人,其馀斩获千计。明日,大军进广固,既屠大城。超退保小城。于是设长围守之,围高三丈,外穿三重堑。停江、淮转输,馆谷于齐土。抚纳降附,华戎欢悦。援才授爵,因而任之。七月,诏加公北青、冀二州刺史。超大将垣遵、遵弟苗并率众归顺。公方治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张纲,何能为也”纲者,超伪尚书郎,其人有巧思。会超遣纲称藩于姚兴,乞师请救。兴伪许之,而实惮公,不敢遣。纲从长安还,泰山太守申宣执送之。乃升纲于楼车,以示城内,城内莫不失色。于是使纲大治攻具。超求救不获,纲反见虏,转忧惧,乃请称藩,求割大岘为界,献马千匹。不听,围之转急。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以千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六月,慕容超遣五楼及广宁王贺赖卢先据临朐城”:此句表明慕容超派遣其部将五楼及广宁王贺赖卢先行占据临朐城。
- “既闻大军至,留羸老守广固”:当得知大军即将到达时,慕容超留下一些年老体弱的士兵留守在广固城,自己则率军撤出。
- “临朐有巨蔑水,去城四十里”:临朐城中有一条名为巨蔑的水,距离城墙大约四十里。
- “超告五楼曰‘急往据之,晋军得水,则难击也’”:慕容超告诉五楼要迅速占领巨蔑水附近的位置,因为晋军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水源进行攻击,将会非常难以对付。
- “龙骧将军孟龙符领骑居前,奔往争之,五楼乃退”:龙骧将军孟龙符率领骑兵领先冲锋,与五楼的军队争夺巨蔑水附近的战略位置。
- “众军步进,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晋军继续前进,拥有四千辆车,这些车辆被分成两翼,以保持行进速度和安全。
- “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车辆全部覆盖着帷幕,驾驶员手持长枪,同时还有轻骑兵作为游击部队。
- “军令严肃,行伍齐整”:军队纪律严明,行列整齐划一。
- 诗句注释:
- “五月”:指的是晋军中的五月。
- “六月”:指晋军中的六月。
- “慕容超”:指的是后燕的末代君主慕容超。
- “刘藩”:指南朝宋的兖州刺史刘藩。
- “并州道怜”:指北齐的并州刺史路灵檀。
- “檀韶”:指檀道济,即檀韶。
- “段晖等十余人”:指被杀的十多位将领。
- “获超马、伪辇、玉玺、豹尾等”:获取了慕容超的马匹、伪造的天子辇、玉玺和豹尾等宝物。
- “斩其大将段晖等十馀人”:斩杀了慕容超的多位高级将领。
- “公亲鼓之”:指晋武帝亲自指挥战斗。
- “围高三丈”:包围圈的高度达到三丈。
- “外穿三重堑”:在外围挖了三层壕沟。
- “停江、淮转输,馆谷于齐土”:停止从长江和淮南输送粮食和其他物资到齐国。
- “抚纳降附”: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汉族人民。
- “华戎欢悦”:使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感到高兴和满意。
- “援才授爵”:根据人才授予相应的爵位。
-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记载了晋武帝刘裕在消灭慕容超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战术部署。诗中不仅描述了晋军如何通过智谋和武力成功地占领临朐并最终平定后燕的末代君主慕容超,还展现了晋军严明的军纪和高效的组织能力。诗中提到的各种军事装备和策略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技术水平和战争策略的智慧。此外,诗中还体现了晋军在对待投降归附的民族时表现出的宽容和包容性,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整体而言,此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