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固让。加录尚书事,又不受,屡请归藩。天子不许,遣百僚敦劝,又亲幸公第。高祖惶惧,诣阙陈请,天子不能夺。是月,旋镇丹徒。天子重遣大使敦劝,又不受。乃改授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并前十六州诸军事,本官如故。于是受命解青州,加领兖州刺史。
卢循浮海破广州,获刺史吴隐之。即以循为广州刺史,以其同党徐道覆为始兴相。二年三月,督交、广二州。十月,高祖上言曰“昔天祸皇室,巨狡纵篡,臣等义惟旧隶,豫蒙国恩,仰契信顺之符,俯厉人臣之愤,虽社稷之灵,抑亦事由众济。其翼奖忠勤之佐,文武毕力之士,敷执在己之谦,用亏国体之大,辄申摄众军先上,同谋起义,始平京口、广陵二城。臣及抚军将军毅等二百七十二人,并后赴义出都,缘道大战,所余一千五百六十六人。又辅国将军长民、故给事中王元德等十人,各一千八百四十八人,乞正封赏。其西征众军,须论集续上”于是尚书奏封唱义谋主镇军将军裕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赐绢三万匹。其馀封赏各有差。镇军府佐吏,降故太傅谢安府一等。十一月,天子重申前令,加高祖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让。诏遣百僚敦劝。三年二月,高祖还京师,将诣廷尉。天子先诏狱官不得受,诣阙陈让,乃见听。旋于丹徒。
诗句:
高祖固让,加录尚书事,又不受,屡请归藩,天子不许,遣百僚敦劝,又亲幸公第。
译文:
高祖坚决推辞,加授录尚书事,又不接受,多次请求回藩地。天子不同意,派遣百官敦劝他,他又亲自去高祖的官邸。
注释:
- “固让”表示坚决推辞。
- “加”表示加封。
- “录尚书事”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政务。
- “不从”表示不接受。
- “奔走”指官员们来回奔走,劝说高祖接受职务。
- “亲幸”指亲自到访。
- “藩”指的是诸侯国或者藩镇。
- 本句中“天子不许”表明天子不同意高祖的要求。
- “遣使敦劝”是指派遣使者进行敦劝。
- “还藩”指的是返回自己的封地。
- “天子”指的是帝王或皇帝。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南朝刘宋武帝(即宋武帝)拒绝担任官职的故事。诗中展现了刘裕在面对各种政治压力时的坚定态度和谦逊精神。他坚决推辞高位,不轻易接受权力,即使面临天子的敦劝也无动于衷。他的这种不为权势所动、保持个人清白的态度,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刘裕作为开国功臣和君主的尊重与赞扬,突出了他的英雄形象和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