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
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奉送黄钺,解冀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疾患求归。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代之。毅与公俱举大义,兴复晋室,自谓京城、广陵,功业足以相抗。虽权事推公,而心不服也。毅既有雄才大志,厚自矜许,朝士素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并深相结。及西镇江陵,豫州旧府,多割以自随,请僧施为南蛮校尉。既知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以为副贰,伪许焉。九月,藩入朝,公命收藩及谢混,并于狱赐死。自表讨毅,又假黄钺,率诸军西征。以前镇军将军司马休之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兖州刺史道怜镇丹徒,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马,丹阳尹刘穆之建威将军,配以实力。壬午,发自京师。遣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前袭江陵。十月,镇恶克江陵,毅及党与皆伏诛。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籓、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奉送黄钺,解冀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七年二月,卢循至番禺,被孙季高击败后,带领余众向南逃窜。刘籓和孟怀玉在始兴斩杀了徐道覆。自从晋中兴以来,国家的纲纪大大松弛,豪门大族兼并土地,强弱互相欺凌,普通百姓流离失所,难以保全自己的财产。桓玄企图进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公既担任辅政大臣,大力维护纲纪,豪强都十分肃然,远近之人都知道禁制。到此时,会稽余姚虞亮再次隐藏了一千多名逃亡的人,公将虞亮处死,免掉了会稽内史司马休之的职务。
天子后来又重申了之前的命令,但公坚决推辞。于是改授他为太尉、中书监,接受了任命。随后,皇帝亲自送上黄钺,解除了他的冀州职务。交州刺史杜慧度在番禺斩杀了卢循,并将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在此之前,各州的长官派遣的文人、孝廉,多数都不是真正的人才,公上表奏报天子,申明旧有的制度,按照老规矩来选拔人才。
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因病请求归乡。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刘毅代替自己。刘毅和公一同举起了复兴晋室的大旗,共同恢复华夏。刘毅认为京城和广陵是他的功绩足够与之抗衡的地方,所以内心不服气。刘毅既有雄才大志,也自恃才能出众,朝廷中的士人中有声望的人都归附于他。他和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关系密切。后来西镇镇江陵时,豫州的老府邸也被他割让给了自己。刘毅得知自己无法在部下之下生活下去之后,最终成了异己分子。因此,他秘密地谋划对刘毅的图谋。刘毅来到西城之后,声称身体不适,上表请病假要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作为副手。九月,樊入朝述职,公命令逮捕樊和谢混,一同在狱中赐死。他又上表请讨伐刘毅,又借机率军西进征讨。在此之前,他任镇北大将军、扬州刺史,兖州刺史诸葛长民负责监督太尉府事。加官为太尉司马,丹阳尹刘穆之建威将军,配给他强大的兵力。壬午日,从京师出发前往前线。派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先进攻江陵。十月,王镇恶攻占江陵,刘毅及其党羽都被杀死。
这段历史记载了晋朝时期的几位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政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努力和失败,以及对地方豪强的镇压。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晋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同时,这段历史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