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倒六位,庶僚俯眉,四方莫恤。公精贯朝日,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克复皇邑,奉帝歆神。此公之大节,始于勤王者也。授律群后,溯流长骛,薄伐峥嵘,献捷南郢,大憝折首,群逆毕夷,三光旋采,旧物反正。此又公之功也。出藩入辅,弘兹保弼,阜财利用,繁殖生民,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此又公之功也。鲜卑负众,僭盗三齐,狼噬冀、青,虔刘沂、岱,介恃遐阻,仍为边毒。公搜乘秣驷,敻入远疆,冲橹四临,万雉俱溃,窃号之虏,显戮司寇,拓土三千,申威龙漠。此又公之功也。卢循妖凶,伺隙五岭,乘虚肆逆,侵覆江、豫,旍拂寰内,矢及王城,朝野丧沮,莫有固志,家献徙卜之计,国议迁都之规。公乘辕南济,义形于色,嶷然内湛,视险若夷,摅略运奇,英谟不世,狡寇穷恤,丧旗宵遁,俾我畿甸,拯于将坠。此又公之功也。追奔逐北,扬旍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元凶远迸,传首万里,海南肃清,荒服来款。此又公之功也。刘毅叛换,负衅西夏,凌上罔主,志肆奸暴,附丽协党,扇荡王畿。公御轨以刑,消之不日,仓兕电溯,神兵风扫,罪人斯得,荆、衡清晏。此又公之功也。谯纵怙乱,寇窃一隅,王化阻阂,三巴沦溺。公指命偏师,授以良图,凌波浮湍,致届井络,僭竖伏钅质,梁、岷草偃。此又公之功也。马休、鲁宗,阻兵内侮,驱率二方,连旗称乱。公投袂星言,研其上略,江津之师,势逾风电,回旆沔川,实繁震慑,二叛奔迸,荆、雍来苏,玄泽浸育,温风潜被。此又公之功也。永嘉不竞,四夷擅华,五都幅裂,山陵幽辱,祖宗怀没世之愤,遗氓有匪风之思。公远齐伊宰纳隍之仁,近同小白灭亡之耻,鞠旅陈师,赫然大号,分命群帅,北徇司、兖。许、郑风靡,巩、洛载清,伪牧逆藩,交臂请罪,百年榛秽,一朝扫涤。此又公之功也。
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
- “乃者桓玄肆僭”:不久前,桓玄肆意妄为。
- “滔天泯夏”:他的行为就像洪水淹没了整个夏天一样。
- “拔本塞源”:他拔掉了根本,堵塞了源头。
- “颠倒六位”:他颠覆了正常的秩序。
- “庶僚俯眉”:所有的官员都低头屈服。
- “四方莫恤”:整个国家的人都感到忧虑和害怕。
- 译文:
- 桓玄肆意妄为,像洪水淹没了整个夏天。他拔掉了根本,堵塞了源头,颠覆了正常的秩序,使得官员们都低头屈服,整个国家的人都感到忧虑和害怕。
- 诗词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桓玄的暴行及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
- 诗中描述了桓玄如何肆意妄为,颠覆了正常的秩序,使得官员们都低头屈服。
-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桓玄行为的描述,揭示了他的暴行及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通过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桓玄行为的愤怒和对他的谴责。
-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在桓玄的统治下,国家失去了稳定和安宁,人民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这首诗通过对桓玄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反思和批判。
- 此外,这首诗还展现了诗人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他不仅关注当前的危机,还预见到了未来的可能。他的预言和建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