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受中外都督及司州,并辞大司马琅邪王礼敬,朝议从之。公欲以义声怀远,奉琅邪王北伐。五月,羌伪黄门侍郎尹冲率兄弟归顺。又加公北雍州刺史,前部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四十人,解中书监。八月丁巳,率大众发京师。以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尚书右仆射刘穆之为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居东府,总摄内外。九月,公次于彭城,加领徐州刺史。
先是,遣冠军将军檀道济、龙骧将军王镇恶步向许、洛,羌缘道屯守,皆望风降服。伪兖州刺史韦华先据仓垣,亦率众归顺。公又遣北兖州刺史王仲德先以水军入河。仲德破索虏于东郡凉城,进平滑台。十月,众军至洛阳,围金墉。泓弟伪平南将军洸请降,送于京师,修复晋五陵,置守卫。天子诏曰: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奉送黄钺,解冀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疾患求归。
译文:
七年(430年)正月己末日,在京城举行庆功宴会,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和扬州牧,赐予他二十把宝剑作为标志,同时保留他原来的官职,坚决推辞。凡是南北方的征战中牺牲的人员,都一一上奏给予抚恤和慰问。死者的家属还没有回到京都,就派主帅去迎接他们,并将他们送回家乡。二月初七,卢循到达番禺,被孙季高的部队击败,收集剩余的部众向南逃走了。刘蕃、孟怀玉在始兴斩杀了徐道覆。自东晋中兴以来,国家的政治纲纪严重松弛,豪门大族兼并权力,强者欺负弱者,普通百姓流离失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财产。桓玄想要改革这一状况,但最终没能实行。您既然成为辅佐大臣,应该大张旗鼓地树立准则,使豪绅们敬畏,使远近的人们都遵守禁令。到了这个时候,会稽余姚的虞亮再次隐藏逃亡多年的一千多人,您将虞亮处死,免去了会稽内史司马休之的职务。皇帝陛下也重申以前的诏令,您坚决推辞。于是朝廷重新授予您的职务是太尉、中书监,接受命令后才接受。奉送黄钺,解除冀州的行政区划。交州刺史杜慧度斩杀卢循,并将他的头颅传送到京都。在此之前,各州郡派遣的秀才、孝廉等官员,大多不称职,您向皇帝进言,申明以前的规定,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选拔。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因病请求返回家乡。
赏析:
《宋书》是一部记载南朝宋王朝历史的编年体通史著作。《宋书·卷二 本纪第二·武帝中》记录了宋武帝刘裕的生平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
刘裕在即位之初面临了许多挑战。当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刘裕通过果断的军事和政治决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例如,他先后平定了桓玄的叛乱和卢循的入侵,恢复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此外,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治国的理念,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文人进入朝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书·卷二 本纪第二·武帝中》中还记录了刘裕在治理国家时的一些做法,如严格执行法律制度,注重民生问题,关心百姓疾苦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也为后来的国家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宋书·卷二 本纪第二·武帝中》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宋武帝刘裕的一生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作品不仅是研究宋初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