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视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如此”三月,军次江陵。初,雍州刺史鲁宗之常虑不为公所容,与休之相结,至是率其子竟陵太守轨会于江陵。江夏太守刘虔之邀之,军败见杀。公命彭城内史徐逵之、参军王允之出江夏口,复为轨所败,并没。时公军泊马头,即日率众军济江,躬督诸将登岸,莫不奋踊争先。休之众溃,与轨等奔襄阳。江陵平,加领南蛮校尉。
将拜,值四废日,佐史郑鲜之、褚叔度、王弘、傅亮白迁日,不许。下书曰“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匮。加以旧章乖昧,事役频苦,童耄夺养,老稚服戎,空户从役,或越绋应召,每永怀民瘼,宵分忘寝,诚宜蠲除苛政,弘兹简惠。庶令凋风弊政,与事而新,宁一之化,成于期月。荆、雍二州,西局、蛮府吏及军人年十二以还,六十以上,及扶养孤幼,单丁大艰,悉仰遣之。穷独不能存者,给其长赈。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铨序。并除今年租税”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公视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如此。”
- 注释: 皇帝在看到书籍后感到叹息,并向他的下属们表示:“处理事务应当这样。”
- 赏析: 此句表明了皇帝对于书中内容的不满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三月,军次江陵。
- 注释: 三月份,军队驻扎在江陵。
- 赏析: 江陵是当时的一个军事要地,皇帝的军队在这里停留是为了加强防御或进行休整。
初,雍州刺史鲁宗之常虑不为公所容,与休之相结,至是率其子竟陵太守轨会于江陵。江夏太守刘虔之邀之,军败见杀。公命彭城内史徐逵之、参军王允之出江夏口,复为轨所败,并没。
- 注释: 起初,雍州刺史鲁宗之总是担心不被皇帝所容忍,并与沈休之结交。到了这个时候,他带着他的儿子竟陵太守轨聚集在江陵。江夏太守刘虔之邀请他们,结果在一次战斗中战败被杀。皇帝下令彭城内史徐逵之和参军王允之从江夏口出兵,但再次被轨击败,两人均战死。
- 赏析: 描述了鲁宗之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勾结以及他们在江陵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导致失败和死亡。
时公军泊马头,即日率众军济江,躬督诸将登岸,莫不奋踊争先。休之众溃,与轨等奔襄阳。江陵平,加领南蛮校尉。
- 注释: 当时皇帝的军队停驻在马头,当天便率众军渡过长江,亲自监督将领们登岸,没有人不奋勇争先。沈休之的军队崩溃了,与他一同逃到襄阳。江陵平定之后,又加封他为南蛮校尉。
- 赏析: 描述了皇帝如何指挥军队渡过长江并迅速占领江陵,随后又增加了他的职位。
将拜,值四废日,佐史郑鲜之、褚叔度、王弘、傅亮白迁日,不许。下书曰“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匮。加以旧章乖昧,事役频苦,童耄夺养,老稚服戎,空户从役,或越绋应召,每永怀民瘼,宵分忘寝,诚宜蠲除苛政,弘兹简惠。庶令凋风弊政,与事而新,宁一之化,成于期月。荆、雍二州,西局、蛮府吏及军人年十二以还,六十以上,及扶养孤幼,单丁大艰,悉仰遣之。穷独不能存者,给其长赈。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铨序。并除今年租税。”
- 注释: 皇帝准备接受任命的那天,佐史郑鲜之、褚叔度、王弘、傅亮请求任命的日期,但是皇帝拒绝了。于是皇帝发布了一道命令,其中提到这个州有长期的弊端,事情相继发生,百姓疲惫田地荒芜,纺纱机和织布机都空着。再加上旧的制度模糊不清,频繁的工作让人痛苦不堪,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老年人和小孩子需要服役,空出来的家庭也被迫去工作,有些人跨越绳子来应征。因此我深深地怀念人民的疾苦,深夜不睡觉。所以我们应该废除苛刻的政策,施行简单的仁政。希望那些已经败坏的风俗和政策能够得到改变,使治理变得统一和谐,这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荆、雍二州,西部的官员和蛮族的官署官吏及军人,年满十二岁以后的人,超过六十岁的人和抚养孤儿的人,单身且处境艰难的人都应该被安置或者提供生活保障。对于那些贫困无法存活的人,给予长期的救济。府州长久以来辛苦的官员和士兵,应该根据他们的劳动和能力进行排序和分配任务。此外还要免除今年的租税。
- 赏析: 这段文字表达了皇帝对当前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改革的决心。他不仅关心人民的生活问题,而且还强调了官员应该受到适当的待遇和公正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