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子诏曰:
{朕闻先王之莅天下也,上则大宝以尊德,下则建侯以褒功。是以成勋告就,文命有玄圭之锡,四海来王,姬旦飨龟、蒙之封。夫翼圣宣绩,辅德弘猷,礼穷元赏,宠章希世,况明保冲昧,独运陶钧者哉。
朕以不德,遭家多难,云雷作屯,夷羿窃命,失位京邑,遂播蛮荆,艰难卑约,制命凶丑。相国宋公,天纵睿圣,命世应期,诚贯三灵,大节宏发。拯朕躬于巢幕,回灵命于已崩,固已道穷北面,晖格八表者矣。及外积全国之勋,内累戡黎之伐,芟夷强妖之始,蕴崇奸猾之源,显仁藏用之道,六府孔修之绩,莫不云行雨施,能事必举,谅已方轨于三、五,不容于典策者焉。自永嘉丧师,绵逾十纪,五都分崩,然正朔时暨。唯三秦悬隔,未之暂宾。至令羌虏袭乱,淫虐三世,资百二之易守,恃函谷之可关,庙算韬略,不谋之日久矣。公命世抚运,阐曜威灵,内研诸侯之虑,外致上天之罚。故能仓兕甫训,则许、郑风偃。钲钺未指,则瀍、洛雾披。俾旧阙之阳,复集万国之轸,东京父老,重睹司隶之章。俾朕负扆高拱,而保大洪烈。是用远鉴前典,延即群谋,敬授殊锡,光启疆宇。乘马之制,有陋旧章。徽称之美,未穷上爵。岂足以显报懋功,允塞民望。藩辅王畿,长辔六合者乎。实以公每秉谦德,卑不可逾,难进之道,以宠为戚。是故降损盛制,且有后命也。自兹迄今,洪勋弥劭,棱威九河,魏、赵底服,回辕崤、潼,连城冰泮。遂长驱灞浐、浐悬旍龙门,逆虏姚泓,系颈就擒。百稔梗秽,涤于崇朝。祖宗遗愤,雪于一旦。涉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外,罔有不服。功固万世,其宁惟永,岂金石《雅颂》所能赞扬,实可以告于神明,勒铭嵩、岱者已。
诗句“朕念先王之灵,以承天序,惟大宝以尊德,克慎厥位。” 出自《宋书·武帝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作原文:
朕念先王之灵,以承天序,惟大宝以尊德,克慎厥位。诗意解析:
- 继承与尊敬:“朕念先王之灵”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君王的敬意和怀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智慧的继承。
- 天序与秩序:“以承天序”意味着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和社会的秩序,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 尊崇与德行:“惟大宝以尊德”强调了君主应当以德行为本,尊崇贤德,体现了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推崇。
- 谨慎与职责:“克慎厥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真履行,以及在任何职位上都要谨慎、勤勉的态度。
- 关键词解释:
- “朕”:古代帝王的自称,此处指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
- “先王”:指古代的先帝或先王,这里特指宋朝建立者刘裕。
- “惟大宝以尊德”:意为只有尊崇德行才能保持国家的宝贵。
- “克慎厥位”:意为要慎重对待自己的地位,勤勉尽责。
诗作背景:
此诗是刘裕在禅位给刘义隆后所做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于历史传承和责任担当的认识。通过这首诗,刘裕展现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尊崇以及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即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应秉承德行,谨慎行事。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哲学价值:探讨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艺术价值: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书·武帝中》中的这首诗不仅是刘裕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