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安西中兵参军沈田子杀安西司马王镇恶,诸将军复杀安西长史王修,关中乱。十月,公遣右将军朱龄石代安西将军桂阳公义真为雍州刺史。义真既还,为佛佛虏所追,大败,仅以身免。诸将帅及龄石并没。领军檀祗卒,以中军司马檀道济为中领军。十二月,天子崩,大司马琅邪王即帝位。
元熙元年正月,诏遣大使征公入辅。又申前命,进公爵为王。以徐州之海陵北东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陈留、司州之陈郡汝南颍川荥阳十郡,增宋国。七月,乃受命,赦国内五岁刑以下。迁都寿阳。以尚书刘怀慎为北徐州刺史,镇彭城。九月,解扬州。十二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进王太妃为太后,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孙爵命之号,一如旧仪。
宋书·卷二 · 本纪第二·武帝中
沈田子,字敬光,东晋末年名将。他跟随刘裕讨伐桓玄之乱,被封为太尉参军,并册封为营道县五等侯。在刘裕北伐南燕和后秦的过程中,沈田子积极参与平定岭南的战斗,并击破南燕。然而,由于他对王镇恶的功绩心生嫉妒,导致与王镇恶关系恶化,最终二人因矛盾激化而发生暴力事件,沈田子因此被处死。他的一生充满了战火与荣耀,但最终却因个人嫉妒而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译文:
七年正月己未,我于京师振旅,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参与南北征伐战争死亡的人,我全部列上名单,给予赙赠。我的尸丧尚未返回本土,派主帅迎接,护送我回到原籍。二月,卢循到番禺,被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自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兼并,强者凌弱,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保全产业。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中的一首,诗中主要描述了沈田子从年少时期开始的经历,包括他在东晋末年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因嫉妒他人功绩而被处决的悲惨结局。诗歌通过对沈田子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的悲欢离合。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振旅”、“改授”等词汇,体现了沈田子作为大将军和扬州牧的身份,以及他在战争中的职责和地位。通过这些词汇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沈田子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固辞”一词则体现了沈田子的谦逊和谨慎,他在面对权力和地位时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谦逊的态度,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诗歌中还提到了沈田子参与平定岭南、击破南燕等战役,这些战役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沈田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同时,诗歌还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强权兼并、强者凌弱等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这首诗通过对沈田子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诗歌也通过对沈田子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