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正月癸巳,以吐谷浑慕容璝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是月,倭国王遣使献方物。三月戊子,遣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水军入河。甲午,以前征虏司马尹冲为司州刺史。甲寅,以前中领军殷景仁为领军将军。夏四月癸未,诃罗单国遣使献方物。六月己卯,以冠军将军氐杨难当为秦州刺史。秋七月戊子,索虏碻磝戍弃城走。丙申,以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戊戌,索虏滑台戍弃城走。甲寅,林邑国、诃罗陁国、师子国遣使献方物。冬十月甲寅,罢南豫州并豫州。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戊寅,金墉城为索虏所陷。十一月癸未,虎牢城复为索虏所陷。壬辰,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北讨,右将军到彦之自滑台奔退。十二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为豫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司州刺史。乙亥,京邑火,延烧太社北墙。兖州刺史竺灵秀有罪伏诛。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文帝
七年春正月癸巳,吐谷浑慕容璝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是月,倭国王遣使献方物。三月戊子,遣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水军入河。甲午,以前征虏司马尹冲为司州刺史。甲寅,以前中领军殷景仁为领军将军。夏四月癸未,诃罗单国遣使献方物。六月己卯,以冠军将军氐杨难当为秦州刺史。秋七月戊子,索虏碻磝戍弃城走。丙申,以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戊戌,索虏滑台戍弃城走。甲寅,林邑国、诃罗陁国、师子国遣使献方物。冬十月甲寅,罢南豫州并豫州。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戊寅,金墉城为索虏所陷。十一月癸未,虎牢城复为索虏所陷。壬辰,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北讨,右将军到彦之自滑台奔退。十二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为豫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司州刺史。乙亥,京邑火,延烧太社北墙。兖州刺史竺灵秀有罪伏诛。

诗句与译文:

  • “七年春正月癸巳,以吐谷浑慕容璝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七年春正月二十三日,任命吐谷浑的慕容璝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
  • “是月,倭国王遣使献方物。”(在这个月份,一个倭国国王派遣使者向朝廷贡献了当地的物品)
  • “三月戊子,遣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水军入河。”(三月初七,派遣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水军进入黄河)
  • “甲午,以前征虏司马尹冲为司州刺史。”(十三日,任命前征虏司马尹冲为司州刺史)
  • “甲寅,以前中领军殷景仁为领军将军。”(十七日,任命前中领军殷景仁为领军将军)
  • “夏四月癸未,诃罗单国遣使献方物。”(夏季四月末,诃罗单国派遣使者向朝廷贡献物品)
  • “六月己卯,以冠军将军氐杨难当为秦州刺史。”(六月初九,任命冠军将军氐杨难当为秦州刺史)
  • “秋七月戊子,索虏碻磝戍弃城走。”(秋季七日,被索虏占领的碻磝戍放弃了城墙逃跑)
  • “丙申,以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十二日,任命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 “戊戌,索虏滑台戍弃城走。”(十四日,被索虏占领的滑台戍放弃了城墙逃跑)
  • “甲寅,林邑国、诃罗陁国、师子国遣使献方物。”(二十四日,林邑、诃罗陁和师子国派遣使者向朝廷进贡物品)
  • “冬十月甲寅,罢南豫州并豫州。”(十一月一日,撤销南豫州并入豫州)
  • “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十二月初八,任命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徐州刺史)
  • “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十二日,建立钱库,铸造四铢钱)
  • “戊寅,金墉城为索虏所陷。”(十二日,金墉城被索虏占领)
  • “十一月癸未,虎牢城复为索虏所陷。”(十一月二十一日,虎牢城又被索虏占领)
  • “壬辰,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北讨,右将军到彦之自滑台奔退。”(二十七日,派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北伐,右将军到彦之放弃滑台撤退)
  • “十二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为豫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司州刺史。”(十二月二十日,任命南兖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为豫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司州刺史)
  • “乙亥,京邑火,延烧太社北墙。”(二十九日,京城发生火灾,延烧太社北墙)
  • “兖州刺史竺灵秀有罪伏诛。”(三十日,兖州刺史竺灵秀因罪行被处死)

诗句赏析与相关人物简介:

  • 这首诗描绘了宋文帝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举措。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军事行动以及地方政权的变迁。
  • 涉及的人物包括吐谷浑的慕容璝、倭国的国王、前征虏司马尹冲、前中领军殷景仁等。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的参与了军事行动,有的则是地方行政的管理者。
  • 诗中提到的地方如金墉城、虎牢城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它们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安全和领土完整。
  •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叙述,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句解析与历史背景:

  • 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宋文帝时期对外扩张和内政建设并重的复杂局面。从派遣到彦之北伐到檀道济北讨,再到南豫州的撤销和豫州的设立,这些事件都体现了宋文帝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地方发展之间的权衡。
  • 诗中所提到的官职变动和地域变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揭示了地方治理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例如,尹冲的任命可能是出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应对特定地区的需要;而金墉城的陷落则可能与军事策略有关。
  • 诗中的一些细节如倭国国王的贡物、南兖州刺史的更迭等,都显示了当时国际交流和地方自治的活跃程度。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研究那个时代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窗口。
  • 诗的整体结构紧凑,通过列举一系列事件来构建起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种叙述方式既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脉络,也增强了诗歌的信息含量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