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正月庚寅,于交州复立珠崖郡。癸巳,以左军将军申宣为兖州刺史。丁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破索虏于东平寿张。二月乙卯,以平北司马韦朗为青州刺史。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辛酉,滑台为索虏所陷。癸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引军还。丁丑,青州刺史萧思话弃城走。以太子右卫率刘遵考为南兖州刺史。三月甲申,车驾于延贤堂听讼。戊申,诏曰“自顷军役殷兴,国用增广,资储不给,百度尚繁。宜存简约,以应事实。内外可通共详思,务令节俭”夏四月甲寅,以衡阳王师阮万龄为湘州刺史。乙卯,以后军参军徐遵之为兖州刺史。六月乙丑,大赦天下。己卯,割江南及扬州晋陵郡属南徐州,江北属兖州。以徐州刺史竟陵王义宣为南兖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徐州刺史。闰月庚子,诏曰“自顷农桑惰业,游食者众,荒莱不辟,督课无闻。一时水旱,便有罄匮,苟不深存务本,丰给靡因。郡守赋政方畿,县宰亲民之主,宜思奖训,导以良规。咸使肆力,地无遗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若有力田殊众,岁竟条名列上”扬州旱。乙巳,遣侍御史省狱讼,申调役。丙午,以左军谘议参军刘道产为雍州刺史。秋八月甲辰,临川王义庆解尚书仆射。丁未,割豫州秦郡属南兖州。冬十二月,罢湘州,还并荆州。

”`
宋书 · 卷五 · 本纪第五 · 文帝八年春正月庚寅,于交州复立珠崖郡。癸巳,以左军将军申宣为兖州刺史。丁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破索虏于东平寿张。二月乙卯,以平北司马韦朗为青州刺史。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辛酉,滑台为索虏所陷。癸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引军还。丁丑,青州刺史萧思话弃城走。以太子右卫率刘遵考为南兖州刺史。三月甲申,车驾于延贤堂听讼。戊申,诏曰“自顷军役殷兴,国用增广,资储不给,百度尚繁。宜存简约,以应事实。内外可通共详思,务令节俭”夏四月甲寅,以衡阳王师阮万龄为湘州刺史。乙卯,以后军参军徐遵之为兖州刺史。六月乙丑,大赦天下。己卯,割江南及扬州晋陵郡属南徐州,江北属兖州。以徐州刺史竟陵王义宣为南兖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徐州刺史。闰月庚子,诏曰“自顷农桑惰业,游食者众,荒莱不辟,督课无闻。一时水旱,便有罄匮,苟不深存务本,丰给靡因。郡守赋政方畿,县宰亲民之主,宜思奖训,导以良规。咸使肆力,地无遗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若有力田殊众,岁竟条名列上”

诗句解析:

  1. “珠崖郡复立” - 这句描述的是政治行政变动,即在交州设立珠崖郡。

  2. “东平寿张” - 地点明确指向东平寿张,这是檀道济的军事胜利地。

  3. “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 檀道济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此句强调了他在军事行动中的指挥作用。

  4. “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破索虏” - 此句突出了檀道济的战绩,显示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成就。

  5. “割江南及扬州晋陵郡属” - 涉及地域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反映了当时的政权重组。

  6. “郡守赋政方畿” - 描述了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周边区域的政治责任。

  7. “郡守赋政方畿” - “方畿”可能指特定的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

  8. “郡守赋政” - 指出郡守的职责是治理和管理周围的地区。

  9. “督课无闻” - “督课”指的是监督和管理,而“无闻”表示缺乏显著的成果或效果。

  10. “宜思奖训” - 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即需要受到奖励与教育。

  11. “若有力田殊众” - 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奖励那些耕作成绩突出的农民。

  12. “若有力田殊众” - “若”在这里是一个条件连词,表明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13. “力田殊众” - “力田”指的是辛勤耕作的农民,而“殊众”意味着他们的数量不多。

  14. “岁竟条名列上” - “岁竟”表示一年的结束,“条列”是指列出,“名上”意味着上报。

    译文:

  15. 诗句译文: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文帝八年春正月庚寅日,交州重新设置珠崖郡。癸巳日,任命左军将军申宣担任兖州刺史。丁酉日,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在束平寿张击败索虏军队。二月乙卯日,任命平北司马韦朗为青州刺史。戊午日,任命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辛酉日,滑台被索虏占领。癸酉日,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带领军队撤回。丁丑日,青州刺史萧思话放弃城池逃跑。任命太子右卫率刘遵考为南兖州刺史。三月甲申日,皇帝在延贤堂审理案件。戊申日,下诏说:“自从战争频繁,国家费用增加,储备不足,各种事务繁多。应该保持节俭简约,以符合实际情况。内外可以共同思考,务必节约。”夏四月甲寅日,任命衡阳王师阮万龄为湘州刺史。乙卯日,任命以后军参军徐遵之为兖州刺史。六月乙丑日,大赦天下。己卯日,将长江以南的暨陵郡归属南徐州,江北地区属于兖州。任命徐州刺史竟陵王刘义宣为南兖州刺史,司徒司马吉翰为徐州刺史。闰月庚子日,下诏说:“自从从今以后,农业耕种懒惰,游手好闲的人多,荒芜之地无人开垦,督课无人执行。一时出现水旱灾害,就会导致物资匮乏,如果不深存敬业精神,就无法保证充足的供给。郡守承担着治理全境的政治责任,县官亲自管理民众,应当思虑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引导他们遵循良好的规范。让他们尽力耕作,土地不会有损失,耕种、纺织、植树等各项农活都要尽其所能。”扬州遭遇干旱天气。乙巳日,派遣侍御史视察监狱讼事并重申劳役制度。丙午日,任命左军谘议参军刘道产为雍州刺史。秋八月甲辰日,临川王刘义庆解除官职担任尚书仆射。丁未日,将豫州的秦郡归属于南兖州。冬十二月,撤销湘州,将其并入荆州。

    赏析:

  16. 此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展现了宋朝初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17. 诗中多次提及军事行动和政治任命,反映了当时国家力量的分布和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18.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地方官员职责的强调。

注释:

  • 珠崖郡:历史上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 东平寿张: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与军事行动有关。
  • 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南朝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
  • 力田殊众:形容耕作非常勤奋且成绩显著的农民。
  • 方畿:古代指一个方形区域内的地方,此处可能表示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或管理范围。
  • 郡守赋政:指郡守负责管理整个地区的政务。
  • 督课无闻:表示监督考核的工作没有成效或成果不明显。
  • 若有力田殊众:如果有很多勤劳耕作的农户,那么他们的收获将是显著的。
  • 岁竟条名列上:每年的结束时将成果上报朝廷,以便进行总结评估。

这首诗通过描述宋文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策变化,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需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