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有言,无善不彰。二子徽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谁谓道遐,弘之则光。咨尔庶士,无然怠荒。〔其四〕
江革奉挚,庆禄是荷。姜诗入贡,汉朝咨嗟。勖哉行人,敬尔休嘉。俾是下国,照辉京华。〔其五〕
伊余朽骀,窃服惧盗。无能礼乐,岂暇声教。顺彼康夷,懿德是好。聊缀所怀,以赠二孝。〔其六〕元嘉四年,有司奏改其里为纯孝里,蠲租布三世。
张进之,永嘉安固人也。为郡大族。少有志行,历郡五官主簿,永宁、安固二县领校尉。家世富足,经荒年散其财,救赡乡里,遂以贫罄,全济者甚多。进之为太守王味之吏,味之有罪当见收,逃避投进之家,供奉经时,尽其诚力。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味之堕水沉没,进之投水拯救,相与沈沦,危而得免。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进之门,辄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元嘉初,诏在所蠲其徭役。孙恩之乱,永嘉太守司马逸之被害,妻子并死,兵寇之际,莫敢收藏。郡吏俞佥以家财买棺敛逸之等六丧,送致还都,葬毕乃归乡里。元嘉中,老病卒。
”`
宋书·卷九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孝义
人亦有言,无善不彰。二子徽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谁谓道遐,弘之则光。咨尔庶士,无然怠荒。
江革奉挚,庆禄是荷。姜诗入贡,汉朝咨嗟。勖哉行人,敬尔休嘉。俾是下国,照辉京华。
伊余朽骀,窃服惧盗。无能礼乐,岂暇声教。顺彼康夷,懿德是好。聊缀所怀,以赠二孝。
元嘉四年,有司奏改其里为纯孝里,蠲租布三世。张进之,永嘉安固人也。为郡大族。少有志行,历郡五官主簿,永宁、安固二县领校尉。家世富足,经荒年散其财,救赡乡里,遂以贫罄,全济者甚多。进之为太守王味之吏,味之有罪当见收,逃避投进之家,供奉经时,尽其诚力。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味之堕水沉没,进之投水拯救,相与沈沦,危而得免。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进之门,辄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元嘉初,诏在所蠲其徭役。孙恩之乱,永嘉太守司马逸之被害,妻子并死,兵寇之际,莫敢收藏。郡吏俞佥以家财买棺敛逸之等六丧,送致还都,葬毕乃归乡里。元嘉中,老病卒。
译文及注释:
- 人亦有言:人们常说,没有善良不会彰显出来。这两句强调了善行的重要性和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 二子徽猷:指两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徽猷意味着光辉照耀的道路。
- 拔丛出类:从众多人群中突显出来,比喻某人或某事超越常人。
- 景行朝阳:形容德行如太阳般明亮照耀四方。
- 谁谓道遐:谁说道遥远难以达到?表达了追求道德高远的决心。
- 弘之则光:弘扬道德则光芒四射。
- 咨尔庶士:对普通民众的劝导或警告。
- 江革奉挚:江革恭敬地接受了礼物(可能是某种荣誉或恩惠)。
- 姜诗入贡:姜诗被选入朝廷作为贡品。
- 勖哉行人:勉励那些行走于世间的人要注重自己的行为。
- 俾是下国:赋予这个地区以荣耀。
- 照辉京华:照亮和辉映京都。
- 元嘉四年:公元437年。
- 有司奏改:官员们上奏朝廷更改地名或称号。
- 纯孝里:一个因孝顺而获得荣誉称号的里名。
- 蠲租布三世:免除三年的赋税和劳役。
- 张进之:张进之是故事中提到的人物,一个在困难时期表现出高尚品质的人。
- 永嘉安固人也:他是永嘉郡安固县的人。
- 少有志行:年轻时就显示出良好的品行和志向。
- 历郡五官主簿:历任郡中的五官主簿职务,主管文书工作。
- 尝历二县:曾经任职于两个不同的地方。
- 领校尉:担任校尉这一官职。
- 家世富足:家族世代富有。
- 经荒年散其财:在荒年中散尽自己的财富来救济他人。
- 相与沉沦:共同经历困境。
- 危而得免:在危险的情况下得以幸免。
- 孙恩之乱:指孙恩领导的动乱事件。
- 永嘉太守司马逸之:永嘉郡的太守司马逸之遭遇不幸。
- 兵寇之际:战事纷扰之时。
- 莫敢收藏:没有人敢于保存他们的财物。
- 郡吏俞佥:郡里的官员俞佥。
- 家财买棺敛逸之等六丧:用自己的财产来买棺材和处理其他五位受害者的后事。
- 送致还都:将他们的尸体运回到京城。
- 葬毕乃归乡里:葬事结束后才返回家乡。
- 元嘉中:即公元424年,这是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统治的年代。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书》中关于两位孝子的描述,通过叙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孝”的重视。两位孝子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种德行的尊重和推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诗人传达了道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录,也是对当代人的提醒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