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棘,彭城彭城人也。世祖大明五年,发三五丁,弟萨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未及结竟,棘诣郡辞“不忍令当一门之苦,乞以身代萨”萨又辞列“门户不建,罪应至此,狂愚犯法,实是萨身,自应依法受戮。兄弟少孤,萨三岁失父,一生恃赖,唯在长兄。兄虽可垂愍,有何心处世”太守张岱疑其不实,以棘、萨各置一处,语棘云“已为谘详,听其相代”棘颜色甚悦,答云“得尔,旦则为不死”又语萨,亦欣然曰“死自分甘,但令兄免,萨有何恨”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未妻娶,家道不立,君已有二儿,死复何恨”岱依事表上,世祖诏曰“棘、萨氓隶,节行可甄,特原罪”州加辟命,并赐许帛二十匹。
诗句:“孙棘,彭城人也。世祖大明五年,发三五丁,弟萨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
译文:孙棘是彭城人,大明五年,朝廷征召了三户人家中挑选出三名壮丁,其中他的弟弟孙萨应充任其中一人。但是因为违反了期限没有到达,所以被交给了军队的司法部门。
注释:“孙棘”指的是孙棘,“彭城”是中国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县级市;“世祖大明五年”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第五个年头,“三五丁”是指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户可以征调三名男子当兵,这里特指孙萨应充任其中的一人;“依制”,依据当时的制度规定;“军法”,指的是军事法庭的法规;“人身付狱”,将个人身体交给了军事法庭进行审判;“未及结竟”,“结竟”意味着审讯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这里表示孙萨尚未被判决;“棘诣郡辞”,孙棘亲自到州城去向太守请求;“不忍令当一门之苦,乞以身代萨”、“门”在古代汉语中有门户、家族的意思,也指家庭;“萨又辞列”,萨也为自己辩解;“门户不建,罪应至此”,意思是因为没有建立门户,导致犯罪;“狂愚犯法,实是萨身,自应依法受戮”,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是由于无知而犯罪的;“兄弟少孤,萨三岁失父,一生恃赖,唯在长兄”,“少孤”指的是小时候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恃赖”的意思是依靠和依赖;“长兄”,哥哥的意思;“可垂愍”,“垂愍”是指怜悯,关心;“有何心处世”,表示对世间生活没有兴趣或不愿意参与;“太守张岱疑其不实”,太守张岱怀疑孙萨的陈述是假的;“各置一处”,意思是让孙棘和孙萨分开关押;“语棘”,“告慰孙棘”,告诉孙棘不要担心;“已为谘详,听其相代”,“谘详”是咨询、调查的意思,“听其相代”是指让他代替自己的弟弟去服兵役;“棘颜色甚悦,答云‘得尔,旦则为不死’”表示孙棘很高兴,回答说如果能够免除他的死刑,那么他宁愿去死;“又语萨”,再次对孙萨说;“亦欣然曰‘死自分甘,但令兄免,萨有何恨’”,“欣然”意为高兴地,“死自分甘”,“分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分担苦难,“但令兄免”意味着只要哥哥能免于一死,孙萨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未妻娶,家道不立,君已有二儿,死复何恨’”,妻子许氏也给孙棘写信说:“您应该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怎么能够让一个小儿子承担责任呢?而且大人们临去世的时候把小儿子托付给您,您至今也没有结婚成家,家庭经济状况也不稳固,您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有什么遗憾的呢?”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孙棘和孙萨兄弟二人的故事。孙棘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面对自己弟弟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替弟弟服兵役并承担起了责任。而孙萨则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孝顺精神的人,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却愿意为了哥哥的利益而承受惩罚。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