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奉师之费,日耗千金,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甸不忧。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自此区宇宴安,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暨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侵,戎役大起,倾资扫蓄,犹有未供,于是深赋厚敛,天下骚动。自兹至于孝建,兵连不息,以区区之江东,地方不至数千里,户不盈百万,荐之以师旅,因之以凶荒,宋氏之盛,自此衰矣。
这首诗是关于宋文帝的生平和统治情况的描述。从诗中可以看出,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虽然经历了一些动乱,但总体上还是相对稳定的。
- 诗句与译文对应:
- 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高祖出身贫贱,深知治理国事的艰难)
- 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当上皇帝后,开始注意管理政事,特别是关注官吏的选拔和使用)
- 王略外举,未遑内务(他的政策主要是对外扩张,没有顾及其内政事务)
- 奉师之费,日耗千金(用于供养军队的费用非常巨大,每日耗费千金)
- 播兹宽简,虽所未暇(尽管忙于处理这些繁重的政务,但他并不因此而忽视其他事情)
- 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减少奢侈浪费,以此来约束自己的生活方式)
- 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他身边没有贿赂和求见的人,家里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
- 戎车岁驾,邦甸不忧(国家的军事车辆每年都能顺利行驶,边疆地区也无须担心战事)
- 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宋武帝早年宽厚仁慈,后来继承并发展了大事业)
- 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当困难来临时,他在陕州发动战争,击败了六股势力)
- 命将动师,经略司、兖(他派遣将领出征,对徐州和兖州等地进行了经营和征战)
- 劳由府实,役不及民(国家的徭役费用都来自于国库,人民负担较轻)
- 自此区宇宴安,方内无事(从此国家平安无事,境内太平)
- 三十年间,氓庶蕃息(三十年间,百姓生活繁荣,人口增多)
- 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每年的赋税收入足以满足朝廷的需要)
- 晨出莫归,自事而已(人们每天早早出门工作,晚上才回家休息)
- 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地方官的职责是根据六部的规定来执行工作的)
- 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即使面临困境,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生存下来)
- 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整个国家充满了繁荣和活力,到处都是市场和歌舞表演)
- 暨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侵,戎役大起(到了元嘉二十七年,北方的狄人和南方的侵略者一起入侵,导致了大量的军事征伐)
- 倾资扫蓄,犹有未供(为了应对这些战争,他们花费了大量资金来储备物资)
- 于是深赋厚敛,天下骚动(这导致了对人民的苛捐杂税和压迫,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动荡不安)
- 自兹至于孝建,兵连不息(从那个时候一直持续到孝武帝时期,战争从未停止)
- 以区区之江东,地方不至数千里,户不盈百万(宋朝的领土面积有限,人口不到一百万)
- 荐之以师旅,因之以凶荒(因为不断的战争和饥荒,推荐让士兵去前线作战)
- 宋氏之盛,自此衰矣(宋朝的强盛时期至此结束)
- 关键词注释:
- 高祖:指宋文帝刘义隆。
- 宋文帝:指刘义隆。
- 太宗:指刘义隆的儿子刘子业。
- 太祖:指刘裕。
- 北狄南侵:指北魏和南朝的南方国家之间的冲突。
- 戎役大起: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刘义隆作为一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统治逐渐失去了控制力,国家开始出现动荡。这首诗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描述,展示了刘义隆统治时期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