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世诸帝,多处内房,朝宴所临,东西二堂而已。孝武末年,清暑方构,高祖受命,无所改作,所居唯称西殿,不制嘉名。太祖因之,亦有合殿之称。及世祖承统,制度奢广,犬马余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栾绮节,珠窗网户,嬖女幸臣,赐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单民命未快其心。太宗继阼,弥笃浮侈,恩不恤下,以至横流。莅民之官,迁变岁属,灶不得黔,席未暇暖,蒲、密之化,事未易阶。岂徒吏不及古,民伪于昔,盖由为上所扰,致治莫从。今采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

王镇之,字伯重,琅邪临沂人,征士弘之兄也。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耆之,中书郎。父随之,上虞令。镇之初为琅邪王卫军行参军,出补剡、上虞令,并有能名。内史谢輶请为山阴令,复有殊绩。迁卫军参军,本国郎中令,加宁朔将军。桓玄辅晋,以为大将军录事参军。时三吴饥荒,遣镇之衔命赈恤,而会稽内史王愉不奉符旨,镇之依事纠奏。愉子绥,玄之外甥,当时贵盛,镇之为所排抑,以母老求补安成太守。及玄败,玄将苻宏寇乱郡境,镇之拒战弥年,子弟五人,并临阵见杀。母忧去职,在官清洁,妻子无以自给,乃弃家致丧还上虞旧基。毕,为子标之求安复令,随子之官。服阕,为征西道规司马、南平太守。徐道覆逼江陵,加镇之建威将军,统檀道济、到彦之等讨道覆,以不经将帅,固辞,不见听。既而前军失利,白衣领职,寻复本官。以讨道覆功,封华容县五等男,征廷尉。晋穆帝何皇后山陵,领将作大匠。迁御史中丞,秉正不挠,百僚惮之。

  1. 诗句:晋世诸帝,多处内房,朝宴所临,东西二堂而已。
    译文:晋代的皇帝们大都住在内殿,朝廷上的宴会都在那里举行,只有东、西两个大厅作为会场。

  2. 诗句:孝武末年,清暑方构,高祖受命,无所改作,所居唯称西殿,不制嘉名。
    译文:孝武帝在晚年,正在修建避暑的地方时,高祖接受了任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更改和建设。他居住的地方只是简单地称为西殿,没有为其起名字。

  3. 诗句:太祖因之,亦有合殿之称。及世祖承统,制度奢广,犬马余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
    译文:太祖继承了这种模式,也有使用单独宫殿的名称。到了世祖时期,宫廷的规模和豪华程度达到了顶峰,使用了大量粮食和丝绸来装饰宫殿,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简陋的,因此他们开始建造了正光、玉烛、紫极等新的宫殿。

  4. 诗句:雕栾绮节,珠窗网户,嬖女幸臣,赐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单民命未快其心。
    译文:这些宫殿的建筑非常华丽,使用了精美的雕刻花纹和华丽的装饰,宠妃和宠臣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甚至耗尽了国家的库藏,以满足他们的私欲。然而,普通民众却无法得到满足,他们的心中仍然充满了不满。

  5. 诗句:太宗继阼,弥笃浮侈,恩不恤下,以至横流。莅民之官,迁变岁属,灶不得黔,席未暇暖,蒲、密之化,事未易阶。
    译文:太宗即位后,对奢侈和铺张的追求更加严重,他对百姓的关心和照顾不够,以至于出现了许多问题。官员们在任职期间频繁变动,连基本的待遇都无法保证,蒲地和密地的治理也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6. 诗句:岂徒吏不及古,民伪于昔,盖由为上所扰,致治莫从。今采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
    译文:难道仅仅是官吏的能力不如古代吗?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被外界的影响所干扰,导致政治无法顺利发展。现在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整理成《良吏篇》。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晋代各代帝王的生活状况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从文中可以看出,晋代的皇帝们大多居住在内房或西殿等地方,而朝廷上的宴会也都在这些地方举行,显示出当时皇帝生活简朴的特点。同时,文中也提到了晋代的几位皇帝,如孝武帝、高祖、太祖、世祖等,以及他们在位时期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对于太祖和世祖的描述,显示了他们为了追求奢华而不断改变和扩展宫殿的情况。此外,文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官员和宠妃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政治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