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遣长史江悠奉表献捷。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追赠左将军。

以慧度长子员外散骑侍郎弘文为振威将军、刺史。初,高祖北征关、洛,慧度板弘文为鹰扬将军,流民督护,配兵三千,北系大军。行至广州,关、洛已平,乃归。统府板弘文行九真太守。及继父为刺史,亦以宽和得众,袭爵龙编侯。太祖元嘉四年,以廷尉王徽为交州刺史,弘文就征。会得重疾,牵以就路,亲旧见其患笃,劝表待病愈。弘文曰“吾世荷皇恩,杖节三世,常欲投躯帝庭,以报所荷。况亲被征命,而可宴然者乎。如其颠沛,此乃命也”弘文母既年老,见弘文舆疾就路,不忍分别,相与俱行。到广州,遂卒。临死,遣弟弘猷诣京,朝廷甚哀之。

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良吏(节选)

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奉师之费曰耗千金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

太宗继阼,弥笃浮侈,恩不恤下,以至横流。莅民之官,迁变岁属,灶不得黔,席未暇暖,蒲、密之化事未易阶。盖由为上所扰致治莫从今采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

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将有未暇淮阳卧治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盖化有淳薄也。

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宋世唯顾觊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所得禄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者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

注释:高祖(指刘裕)出身平民,了解治理百姓的艰辛,以及即位后对吏治的关心。他曾经说“奉师费用巨大”,并强调要“宽简”治理国家。太宗即位后,过于奢侈和放纵,对百姓不加关怀,导致治理变得困难。现在采集一些表现较好的官员事迹作为《良吏篇》,如果按照古代的标准来治理这个时代的百姓,现在的官吏应该能够做到,淮阳郡可以安静地治理,就像过去一样。不一定现在的才干比古代差,可能只是时代风气的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