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征以为南平王铄冠军司马、长沙内史,行湘州府事。母忧去职。张寻、赵广为乱于益州,兵寇之余,政荒民扰。二十三年,乃追徽为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隐恤有方,威惠兼著,寇盗静息,民物殷阜,蜀土安说,至今称之。二十九年,卒,时年六十二。身亡之日,家无余财。太祖甚痛惜之,诏曰“徽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褒荣未申,不幸夙殒,言念在怀,以为伤恨。可赠辅国将军,本官如故”赐钱十万,米二百斛。谥曰简子。子睿,正员外郎。弟展,臧质车骑长史、寻阳太守,质败,从诛。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思旷,金紫光禄大夫。父普,骠骑谘议参军。长之年十五丧父,有孝性,哀感傍人。服除,蔬食者犹积载。闲居笃学,未尝有惰容。初为诸府参军,除员外散骑侍郎。母老,求补襄垣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寻补庐陵王义真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莞太守。入为尚书殿中郎,出为武昌太守。时王弘为江州,雅相知重,引为车骑从事中郎。入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以母老,固辞朝直,补彭城王义康平北谘议参军。元嘉九年,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年老,非所宜,辞不就。十一年,复除临海太守。至郡少时而母亡,葬毕,不胜忧,十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
宋书 · 卷九十二 · 列传第五十二 · 良吏
二十一年,征以为南平王铄冠军司马、长沙内史,行湘州府事。母忧去职。张寻、赵广为乱于益州,兵寇之余,政荒民扰。二十三年,乃追徽为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隐恤有方,威惠兼著,寇盗静息,民物殷阜,蜀土安说,至今称之。
二十九年,卒,时年六十二。身亡之日,家无余财。太祖甚痛惜之,诏曰“徽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褒荣未申,不幸夙殒,言念在怀,以为伤恨。可赠辅国将军,本官如故”赐钱十万,米二百斛。谥曰简子。子睿,正员外郎。弟展,臧质车骑长史、寻阳太守,质败,从诛。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思旷,金紫光禄大夫。父普,骠骑谘议参军。长之年十五丧父,有孝性,哀感傍人。服除,蔬食者犹积载。闲居笃学,未尝有惰容。初为诸府参军,除员外散骑侍郎。母老,求补襄垣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寻补庐陵王义真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莞太守。入为尚书殿中郎,出为武昌太守。时王弘为江州,雅相知重,引为车骑从事中郎。入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以母老,固辞朝直,补彭城王义康平北谘议参军。元嘉九年,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年老,非所宜,辞不就。十一年,复除临海太守。至郡少时而母亡,葬毕,不胜忧,十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译文:
《宋书》中记载了一位名叫沈徽的官员,他在担任南平王铄的冠军司马和长沙内史期间,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后来他被任命为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等职位。他治理政事严谨且关心百姓疾苦,使地方安宁。在去世后,朝廷赐给他丰厚的财物和粮食。他的子孙也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国家服务。
另一个人物是阮长之,他是陈留尉氏人。他的祖父阮思旷是金紫光禄大夫,父亲阮普是骠骑谘议参军。阮长之在他十五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但他非常孝顺,悲痛之情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他虽然在服丧期间仍然坚持学习,从未有过懈怠的样子。最初他只是在各个府中任职,后来被调任为员外散骑侍郎。因为母亲年纪已大,他请求补任襄垣县令,但因为与督邮发生冲突而被鞭打后离开。之后他又补任庐陵王义真的车骑行正参军、平越长史、东莞太守等职位。后来进入朝廷成为尚书殿中郎和出京担任武昌太守。当时王弘正在管理江州,很欣赏阮长之的才能和品德。于是邀请他担任车骑从事中郎。之后他又被召回朝廷成为太子中舍人和中书侍郎。因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不适合外出工作,所以他婉拒了朝廷的任命,转而担任彭城王义康的平北谘议参军。元嘉九年,他被提升为临川内史。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潮湿,不适合他的母亲居住,他再次拒绝了这个职位。在临海郡任职期间,由于母亲突然去世,他悲痛欲绝,最终在十四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赏析:
本文讲述了宋书两位贤良官员的事迹。沈徽以其清廉和政绩受到称赞,而阮长之则因其孝顺和勤奋工作而受到尊敬。《宋书》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了宋代官吏们的品质和成就,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责任感的重视。